《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山東省教育廳主管,山東青年政治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期刊。主要欄目有“哲學
政治學研究”、“青少年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共青團工作研究”、“當代大學生”、“法學研究”、“
經濟學管理學研究”、“文學藝術學研究”等,歡迎國內外學界同仁惠賜佳作。
為實現雜志編排格式的統一和規范,敬告作者注意并嚴格遵守以下事項:
一、來稿請用word格式排版,并以電子郵件方式投送。郵件主題格式為:×××(作者姓名)投稿,以“附件”形式發送。
二、來稿應提供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工作單位(具體到二級單位)、職稱職務、學歷、研究方向及詳細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辦公電話、手機、電子信箱等(統一放文后)。
三、來稿以7000-10000字為宜。論文需提供符合本刊編排規范的摘要(200字左右)。摘要應高度概括論文最基本的觀點,均為判斷性表述,不用疑問句,不用“雖然”、“但是”、“因此”、“所以”之類的連詞,不用介紹式、評論性的語句(如“本文認為”、“本文分析了”、“本文論述了”等)。
四、論文應有關鍵詞(名詞或名詞性短語3~5個)。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排在摘要下面,其中后三項可以不填寫具體內容。
五、文章的標題、摘要、關鍵詞,均應附上相對應的英文翻譯,排在正文后面。
六、注釋、參考文獻一律執行《中國高等學校
社會科學學報編排規范》(修訂版)的規定,不符合規范的文稿作者應按要求修改,否則不予刊用。
注釋一律采用尾注形式,按文中順序集中列于文末,前后對應,用①、②、③……標示;參考文獻按文中順序集中列于文末,前后對應,用[1]、[2]、[3]……標示,凡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獻者,在參考文獻中用同一文獻內容標識。注釋在前,參考文獻在后。
1.文獻類型標志碼:[M]一專著、[J]一期刊文章、[N]-報紙文章、[C]-論文集、[A] -專著或論文集中析出文獻、[G]一原文獻題名、[D]-學位論文、[R]-報告、[S]-標準、[P]-專利、[Z]-其他未定類型的文獻。
2.凡電子文獻須注明:作者、文題、出版者、出版時間、引用時間、獲取路徑。
3.具體示例:
專著:[1][3]【法】薩特,存在與虛無[M].北京:三聯書店,1987:16,27.
期刊:[2][4]何齡修,讀顧城《南明史》[J].中國史研究,1998,( 3):167-173.
報紙:[5][7]謝希德,
創造學習的新思路[N].
人民日報,1998-12-25(10).
析出文獻:[6]馬自達.計算機與思維科學[A].錢學森.關于思維科學[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電子文獻:[8]傅剛等.大風沙過后的思考[N/OL].北京青年報,2000-04-12(14)/2005-07-12.http://www.bjyouth.Com.cn/Bqb/20000412/GB/4216%5ED0412 81401.htm.
[9]蕭玉.出版業信息化邁入快車道[EB/OL].2001-12-19/2005-04-15.http://www.creader.com/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
七、凡屬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基金項目的成果,請注明項目名稱和編號。在同等情況下,此類稿件優先予以刊用。
八、對擬刊用稿件,本刊有權進行必要和適當的文字性修改。作者如不同意,請在稿件上注明。
九、來稿一律不予退還,請作者務必自留底稿。2個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或電話回復,作者可自行處理。
十、我刊已與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學術不端文獻檢測中心”簽約,并與“中國知網”網絡出版學術文獻進行聯合審稿,對學術不端文獻將嚴格按相關規定處理。希望作者能夠遵守學術道德規范。
本刊同時加入《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一數字化期刊群》,作者如不同意將文章收入相關數據庫,請在來稿時予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