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
教育研究前沿》(原名《中國外語教育》)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主辦,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協辦。每年4期。本刊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學術性與應用性結合、科學性與社會性并重,鼓勵研究者以教師所關注的問題為研究重點,支持一線教師開展理論與
實踐的創新性研究,研究范圍包含多語種、覆蓋全學段,致力于為我國外語教育研究者搭建學術交流的專業平臺。
本刊主要欄目包括:“熱點聚焦”、“外語教學”(外語教學、外語教師、外語課程與教學資源、外語教育政策及理論等方面的研究)、“外語學習”(外語學習與外語學習者的研究)、“外語評測”、“‘一帶一路’語言人才培養”、“書評”、“學術動態”等。誠望全國外語教育研究者批評指正并不吝賜稿。
本刊已列入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2019年—2020年)目錄、《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及CNKI系列數據庫和維普網。
一、稿件內容要求
1. 來稿文章主題需與外語教育切實相關,以實證性研究為主,同時也刊登部分外語教育理論和外語教育政策方面的文章;選題要有新意,對填補研究空白有所貢獻。
2. 來稿研究范圍可為不同語種(英語及其他語種)、不同學段(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
3. 研究設計需合理,研究方法可靠,符合邏輯,數據準確。為了確保研究數據的可靠性與數據處理的準確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提交:
1)研究中所使用的原始數據文件(采用SPSS、Excel等通用格式);
2)研究中得到的統計分析的結果文件(采用SPSS、Excel等通用格式);
3)對數據處理方法作逐步說明的Word文檔。
4. 文章討論部分應盡可能深入,較為詳細地說明研究結果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及操作方法,避免空洞及淺嘗輒止的討論。
5. 為了增強實證研究性文章的可讀性與應用性,正文中研究方法部分應避免難懂的專業術語,力求文字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觀點明確。
6. 來稿要求格式規范、要素齊全;各欄目的文章字數一般為6,000—8,000字(含中英文標題、摘要、關鍵詞及參考
文獻);書評4,000—5,000字。
7. 書評欄目所評介圖書限兩年內出版的外語教育及應用語言學類相關學術圖書。
8. 來稿要求注意遵守學術規范。對直接引用的相關言論或觀點,標注出參考文獻的具體頁碼,避免出現抄襲或內容上的重復;對間接引用的重要思想或觀點,注明文獻來源,避免使用大量二手文獻。
二、稿件正文格式要求
1. 來稿組成
1)中文標題、摘要(250字以內)和關鍵詞(3—5個),用分號隔開;
2)英文標題、摘要(250—300詞)和關鍵詞,用分號隔開;
3)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
4)實證研究中的數據附件及必要的說明文檔。
5)本刊采用匿名審稿制,來稿文件以及修改稿中請勿出現任何作者信息及基金信息,請在投稿系統中完善作者信息,包括:基金信息、通信地址、聯系電話、電子郵箱、作者簡介,作者簡介應包含作者真實姓名、性別、出生年、工作單位、學歷、職稱、職務、主要研究興趣等信息。
2. 文件格式及版式:一律以Microsoft Word 97/2003/2010等格式提供。標題用宋體小3號,一級標題用宋體4號,二級標題用宋體小4號,三級標題用宋體5號,正文用宋體5號。一律用單倍行距。
3. 標題層次序號:全部左頂格寫,按1,1.1,1.1.1序號,后空一格再寫標題,限分3級。正文內序號用1),2)等。
4. 圖表:圖表分別連續編號,圖題位于插圖下方,表題位于表格上方,圖題格式為“圖1 圖題”,表題格式為“表1. 表題”。圖題、表題及圖表中的文字一律采用中文。
三、參考文獻格式要求
文獻引用要規范,文中與文末的參考文獻要嚴格一致。文末的參考文獻在提交稿件時要一一進行核實,避免出現信息錯誤或者缺失。英文及其他語種的文獻在前,中文文獻在后,參照以下范例執行。
1. 期刊論文
Bolinger, D. 1965. The atomization of word meaning [J]. Language 41 (4): 555-573.
朱永生,2006,名詞化、動詞化與語法隱喻[J],《外語教學與研究》(2):83-90。
2. 論文集論文Bybee, J. 1994.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zero: Asymmetries in tense and aspect systems [A]. In W.Pagliuca (ed.). Perspectives on Grammaticalization [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35-254.
文秋芳,2003a,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律與特點 [A]。載文秋芳、王立非(編),《英語學習策略實證研究》[C]。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55-259。
3. 網上文獻
Jiang, Yan. 2000. The Tao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An elementary textbook on pragmatics anddiscourse analysis [OL]. http://www.polyu.edu.hk/~cbs/jy/teach.htm (accessed 30/04/2006).
王 岳 川,2004,當代傳媒中的網絡文化與電視批評[OL],http://www.blocchina.com/new/display/58592.html/ (2005年11月18日讀取)。
4. 專著
Bloomfield, L. 1933. Language [M]. New York: Holt.
呂叔湘、朱德熙,1952,《語法修辭講話》[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5. 譯著
Nedjalkov, V. P. (ed.). 1983/1988. Typology of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s, trans. Bernard Comrie [C].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趙元任,1968/1980,《中國話的文法》(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M],丁邦新譯。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6. 編著 /論文集
Giacalone, A. & P. J. Hopper (eds.). 1998. The Limits of Grammaticalization [C]. Amsterdam: JohnBenjamins.
北京語言學院語言教學研究所(編),1992,《現代漢語補語研究資料》[C]。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7. 學位論文
Tabor, W. 1994. Syntactic Innovation: A Connectionist Model [D]. Ph.D. dissertation. Stanford: StanfordUniversity.
祖生利,2000,元代白話碑文研究[D]。博士學位論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8. 會議論文
Traugott, E. C. 2000. Promise and pray-parentheticals [R].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English Historical Linguistics, Santiagov de Compostela,Spain, September 2000.
崔希亮,2002,事件情態和漢語的表態系統[R]。第十二次現代漢語語法學術討論會論文,湖南長沙,2002年4月。
9. 報刊文章
田志凌,2005,《魔戒》的尷尬與文學翻譯的危機 [N],《
南方都市報》,2005-8-24。
10.詞典及其他
Hornby, A. S. 2000.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6th edition) [Z], ed.Sally Wehmeier. Oxford: OUP.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2002,《現代漢語詞典》(The ContemporaryChinese Dictionary)(漢英雙語)[Z],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語言學與辭書部雙語詞典編輯室翻譯編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四、投稿方式及其他相關事宜
1. 在線投稿:http://submit.celea.org.cn/fleic
2. 投稿時請自留底稿,本刊不退稿。
3. 本刊嚴格按照國際學術期刊慣例,采取同行專家雙向匿名審稿制度,并實行預審、初審、外審、復審、終審的五審制度。稿件投出后90日內若未收到編輯部反饋即可自行處理。
4. 稿件內容文責自負,但編輯部有權出于版面需要對稿件進行必要的修改。
5. 稿件發表后,贈送作者當期樣刊兩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