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常規氣象觀測資料、MICAPS、臨河CINRAD/CD多普勒天氣雷達產品及探空等資料,對2016年6月3日午后發生在五原縣的一次大范圍的冰雹天氣過程進行較為詳細的分析。分析結果表明,該次冰雹過程屬于高空蒙古冷渦伴隨低槽及低層切變線、地面倒槽的抬升,配合上冷下暖的
環境場,為該次天氣的發生提供了潛勢條件;正渦度區和大片輻合區為冰雹的發生提供了動力條件;五原縣上空上干下濕的配置,為冰雹的發生提供了水汽條件;較大的CAPE值、K值、合適的0℃和-20℃的高度層及強烈的垂直風切變條件增加了層結的不穩定性。多普勒雷達產品表明,回波頂高、垂直累積液態水含量及其密度、最大反射率因子、冰雹概率及強冰雹概率值、中氣旋、逆風區、低層的弱回波區、中高層懸垂回波、弓形回波等都對冰雹天氣的監測、識別和預警有很好的指示意義。該研究為冰雹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警與研究提供了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