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東營市2014—2019年空氣污染物的逐時資料和2006—2019年酸雨降水量、pH和電導率資料,分析空氣質量指數(AQI)和主要污染物IAQI及酸雨的變化特征,并對東營市AQI與酸雨pH和電導率進行相關性研究。結果表明:1)2014—2019年空氣優良率由44.38%升至78.99%,以優良天氣為主,AQI總體呈下降趨勢,污染物主要為PM10和PM2.5,SO2濃度下降趨勢明顯,說明本地在燃
煤源和工業源的治理方面效果顯著,但O3濃度上升趨勢凸顯,說明O3或將成為影響本地大氣污染的重要污染源。2)東營市屬于較輕酸雨區,正逐漸由硫酸-硝酸型向硝酸型和復合型轉變。pH平均值為5.41,電導率平均值為113.2μS/cm;pH年度均值為4.87~5.79,呈曲線上升趨勢;電導率年度均值為76.9~162.0μS/cm,總體呈遞減趨勢。強酸雨降水出現頻次呈明顯下降趨勢,說明本地空氣
環境治理卓有成效。3)東營市春季為非酸雨季,電導率夏季最小,冬季最大。月降水pH最大值和電導率較大值都出現在3月,逆溫層、供暖期燃煤源減少、干燥多風、本地堿性揚塵增加、降水量較少,降水過程緩慢且不斷吸附空氣中的污染物導致電導率增大,而降水中的污染物與堿性揚塵中和導致pH變大;電導率的最小平均值和pH的較小值出現在8月,說明在降水集中的5—8月,降水的pH與AQI成正比,與降水量關系不大;電導率和AQI成正比,與降水量成反比。4)降水pH與前一日AQI顯著相關,而電導率與當日AQI顯著相關。5)2019年AQI較2018年未產生變化,但NO2濃度較2018年有所增長,電導率大幅上升,弱酸性和較弱酸性降水在2018—2019年呈上漲趨勢,說明本地環境治理還需要持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