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小說中仙佛坐騎的形態、本領以及秉性都是外來文化與中國本土文化相交融的結果,是中西文化結合的典例之一,這些坐騎原型多為獅、虎、獒、象、牛、鹿等猛獸或瑞獸,各具特色。在仙佛坐騎中,沒有金睛獸這類坐騎,其只在《西游記》和《封神演義》中出現過,且出現頻率不高。關于金睛獸的來歷、演化、傳播與定型等問題長期以來未有系統性的論述。本文從《西游記》和《封神演義》中對金睛獸的描述入手,對歷代
文獻中的相關記載進行爬梳分類,認為金睛獸主要是龍和麒麟的合體,并從《
山海經》中的依據、造像演進與語言運用的角度考索,認為金睛獸的演變與定型來自圖像、語言與藝術上的三種可能性,因此在語言、顏色、形象和傳說與風格方面發生轉變。在金睛獸形象定型過程中,通俗文學為其傳播起了巨大作用,本文分析金睛獸的文化內涵,從世俗化和本土化兩個維度對金睛獸的演進加以觀照,以期得到有意義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