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電話初篩未能識別的發熱患者對院前急救人員防護的影響,以判別防護標準的合理性。方法選取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北京急救中心42例電話初篩未識別的發熱患者,統計初篩識別的癥狀、體溫情況及后期隨訪,對院前出診急救人員采用調查問卷形式統計院前未識別發熱的原因、到現場后能接受的最低防護標準。結果42例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26~93歲,平均年齡(72.26±18.31)歲;初篩識別癥狀:呼吸系統10例,心血管系統5例,神經系統16例,其他10例,無癥狀1例;低熱患者23例,中等度熱患者14例,高熱患者5例;后期回訪確診病例2例,疑似病例2例,密接病例1例。電話初篩未能識別的主要原因為患者或報警人瞞報(91.70%)、患者或報警人體溫測量
數據不真實(74.39%)和患者身邊無體溫計(46.71%),占前3位,到現場后能接受的最低防護標準為普通發熱病例轉運標準。結論加強社會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知識的宣教,避免出現瞞報、虛報、不報的現象,降低初篩未能識別發熱的發生率,提高院前日常急救的防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