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旦學報》(
社會科學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復旦
大學主辦的學術理論刊物,以科學性、思想性、前沿性為指導,主要刊登文學、歷史學、哲學、
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領域的論文,并設有一定的研究專欄。
本刊按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相關要求,實行規范化編排。
來稿請注意以下事項:
一、來稿以12,000字左右為宜,文章摘要、關鍵詞以及文章題目、作者姓名(用漢語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工作單位須同時譯成英文,并一式兩份,要求使用A4紙打印稿。
二、作者簡介包括以下內容:姓名、單位全稱、職稱(或學位)。
三、來稿摘要約200字左右,摘要應客觀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附關鍵詞3—5個。
四、獲得基金資助的項目文章應注明詳細的“項目名稱”,并在括號內注明具體的“項目批準號”。
五、本刊在文獻引證體例方面,均統一采用頁下注釋的方式,即無論是詮釋性的注解,還是單純的引用文獻,在正文中用①、②、③、④……,標于需注釋文字最后一字或標點的右上角,并在相關頁碼用頁下注釋的方式以與正文中相同的注號引導注文。
示例:
① 洪遠朋、盧志強、陳波著:《社會利益關系演進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8頁。
② 安雅·謝芙琳、埃默·貝賽特編著,李良榮審譯:《全球化視界:財經傳媒報道》,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25頁。
③ 吳艷紅:《明代流刑考》,《歷史研究》2006年第6期。
④ 朱漢國:《民國時期社會結構的變動》,《光明日報》1997年6月17日,第4版。
⑤ 管志道:《答屠儀部赤水丈書》,《續問辨牘》卷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88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73頁。
引證外文文獻的標注項目和順序與中文相同:
① 著作:Frank R.Wilson, THE Hand: How Its Use Shapes the Brain, Language, and Human Culture (New York:Pantheon, 1998)32.
② 雜志:Janice P. Kelly, “Submarine Claustrophobia,” Today’s Navy 14.4(1979):14-26.
③ 報紙:Pratap Bhanu Mehta, “Exploding Myths,” New Republic 6 June 1998: D2.
(作者若對編排規范有不明之處,請與本刊編輯部聯系)
六、本刊文章中的標點符號和相關數字應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即按GB/T15835-1995《標點符號用法》及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使用。
七、本刊實行雙向匿名審稿制度。凡惠賜本刊的稿件經編輯部初審合格,將隱去作者姓名、職務、服務機構等個人資訊,提交本刊聘請的評審專家評審。敬請作者行文時注意,應避免出現透露作者個人資訊的詞語。
八、來稿請務必符合以上格式。對必須使用的古文繁體字、生僻字一定要正確、清楚。
九、來稿請直接寄給編輯部收,請勿寄個人。作者2個月后未收到錄用通知,可對稿件作另行處理。來稿一經刊用,即付稿酬,并贈送樣刊。
十、本刊在不違背作者基本觀點的基礎上有權對稿件進行刪改,不同意者請在投稿時予以說明。
十一、本刊已許可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在中國知網及其系列
數據庫產品中以數字化方式復制、匯編、發行、信息網絡傳播本刊全文。該社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并支付。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發表的行為即視為同意我刊上述聲明。
十二、本刊已發表的文章(含原創圖片),版權均歸《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所有。除注明來源的引用外,未經本刊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翻譯或者以其他形式使用。違者視為侵權,本刊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本刊對作者不收取任何費用,從未授權任何機構和個人進行有償組稿。
編輯部地址:上海市邯鄲路220號
郵編:200433;電話:86-021-65642669
電子信箱:fdwkxb@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