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氣象》是大氣科學領域的綜合性期刊,主要刊登大氣科學領域,特別是青藏高原氣象學、山地氣象學等學科領域研究的新成果、新觀點、新進展,也涵蓋天氣氣候方面的理論、觀測和預報預測方法、全球氣候變化、大氣物理、大氣化學和大氣雷電等學科,為推動大氣科學及相關學科
發展、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提供學術平臺。
1.來稿要求
1)論點明確,文字精練,條理清晰,
數據可靠,圖表清楚、簡明。每篇論文以不超過8000~10000字為宜。全文必須包括論文題目(不超過20個字)、作者姓名、工作單位及郵政編碼、中文摘要(約400個字)、中文關鍵詞(3~5個)、中圖分類號、引言、正文、結論和討論、參考
文獻、英文題目、英文作者信息(姓名、工作單位及郵政編碼)、結構式英文摘要(可為1000~1500個英文單詞)以及英文關鍵詞。
2)請登陸http://www.gyqx.ac.cn進行在線投稿,請將稿件和全體作者簽名的“版權轉讓協議”一同上傳到投稿系統,編輯部收到“協議”和稿件后開始審理流程。
3)作者只列出主要參加者,第一作者須附作者簡介(姓名、性別、出生年份、籍貫、學位或職稱、主要研究領域及E-mail地址),參與輔助研究者可列入致謝部分。同時,請注明資助項目的來源(或名稱)及編號。
4)文內附圖一般不超過8幅。附圖要求線條均勻且光滑,圖中文字、符號與正文文字大小一致,圖面清晰美觀。插圖中的中國國界必須與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地圖一致,切勿漏繪臺灣和南海諸島等。所有圖應標明縱、橫坐標的物理量名稱(或符號)和單位,而且所有圖表必須有英文圖表題及說明。
5)附表請使用三線表、列于正文的適當位置。表的結構要簡明,表內各欄參量后注明相應的單位。
6)文稿中的外文字母、符號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標的字母、數碼和符號,其位置高低應區別明顯。數學公式、物理量的符號和單位應符合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科技術語及名詞應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名詞。計量單位名稱以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為準,并以國際符號表示。
7)參考文獻只列出與本文相關的主要文獻,研究報告一般25~40篇,綜述類文章30~60篇。未公開發表的資料及“私人通訊”不得引用。引用文獻必須核對無誤。按照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的有關規定,本刊采用“著者—年份制”,所有文獻按字母順序排列。
具體格式如下:
[期刊] 鞏崇水, 曾淑玲, 王嘉媛, 等, 2013. 近30年中國雷暴天氣氣候特征分析[J]. 高原氣象, 32(5): 1442-1449. DOI:10.7522/j.issn.1000-0534.2012.00134.
Pinto O, Pinto I, Ferro M A S, et al, 2013. A study of the long-term variability of thunderstorm days in southeast Brazil[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118(11): 5231-5246. DOI: 10.1002/jgrd.50282.
[專著] 林春椿, 1998. 東亞季風和中國[M]. 北京: 氣象出版社, 240-249.
Vitousek P M, 2004. Nutrient Cycling and Limitation: Hawaii as a Model System[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論文集] 陶詩言, 伊蘭, 1999. 青藏高原在亞洲季風區水分循環中的作用[C]//陶詩言, 陳聯壽, 徐祥德,等編著. 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實驗
理論研究進展. 北京: 氣象出版社, 204-214.
Goldman J C, Glibert P M, 1983. Kinetics of inorganic nitrogen uptake by phytoplankton// Carpenter E J, Capone D G, eds. Nitrogen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233-274.
[學位論文] 王青霞, 2014. 青藏高原植被變化特征及未來變化趨勢預估[D].蘭州: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1-76.
[電子文獻] King D M, Mazzotta M J,2000. Ecosystem valuation [M/OL]. [引用時間]. http://www.ecosystemvaluation. org/default.htm
其他文獻的著錄格式,請參考近期本刊的出版物。
8)文獻在文中的引用格式:獨立作者的文獻,如:中文(林春椿,1998)、英文(Vitousek,2004);兩個及以上作者的文獻,如:中文(鞏崇水等,2013)、英文(Pinto et al, 2013)。文獻如在文中敘述中引用,獨立作者文獻引用格式為丁一匯(1982);兩個及以上作者的文獻引用格式為陶詩言等(1999)或Pinto et al(2013)。
2.注意事項
1)同一作者只需注冊一次,記住登錄名和口令;如忘記口令可以從網站上“找回口令”,或來電查詢。
2)請勿一稿多投。稿件自收到之日起6個月未接到錄用通知,可自行處理所投文稿,并請告知編輯部。雙方有約定者除外。
3)文責自負。編輯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實質性內容的修改須征得作者同意,不同意刪改者請注明。
4)稿件決定錄用后收取相應的版面費,并酌致稿酬(包括光盤和網絡版),贈樣刊若干冊。
編輯部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天水中路8號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高原氣象》編輯部
郵編:730000電話:0931-8260935
電子信箱:gybjb@lzb.ac.cn,gyqx@lzb.ac.cn
網站:http://www.gyqx.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