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萍鄉學院學報》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現為雙月刊,第1、2、4、5期為社會科學版,第3、6期為
自然科學版,設有哲學、經濟學、
法學、管理學、
教育學、文學、藝術學、理學、工學等方面的學術研究欄目,并開設“文廷式研究”“安源工人運動研究”等特色欄目,熱忱歡迎校內、外作者投稿。
本刊執行《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和《中國高等學校學報編排規范》。投稿請注意:
一、來稿格式依次為: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中文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
文獻。
1. 題目:限20字以內,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2. 作者姓名:多位作者之間用逗號分隔;第一作者應在篇首頁地腳處標注“作者簡介”,內容包括姓名(出生年一)、民族(漢族可省略)、性別、籍貫、職稱、學位和研究方向。
3. 作者單位:內容為單位全稱(具體到院、系、處、所等)、省市名、郵政編碼。
4. 摘要:限200字以內,反映論文的主要信息;采用第三人稱表達,不加評價性文字。
5. 關鍵詞:選取反映文章最主要內容的術語3~8個,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
6. 正文:篇幅以3000~6000字以內為宜。文科稿件層次序號分別用一、(一)、1、(1);理科稿件層次序號分別用1、1.1、1.1.1……。引用文獻序號用方括號標于標點符號之內的右上角,所引著作之中的頁碼寫在引文序號后,如[6](p173)。凡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各種記數與計量(包括正負數、分數、小數、百分比、約數),均采用阿拉伯數字。年份不能簡寫。夏歷和清代以前(含清代)歷史紀年用漢字,加括號注明公元紀年。
文中圖表隨文出現,各圖表應符合規范,整齊清晰;文稿中的計量單位應符合國家法定的規范標準。正文中如有注釋,應置于文章末尾處,序號用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表示,如:“①”“②”……。
7. 參考文獻:按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列于正文之后,主要格式如下:
著作:[序號]著者.書名[M].版次(初版省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頁碼.
期刊:[序號]作者.篇名[J].刊名(外文期刊按國際標準縮寫并省略縮寫點),出版年,卷號(期號):頁碼.
論文集:[序號]作者.篇名[A].主編者.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
科學技術報告:[序號]作者題名[R].報告題名,編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頁碼.
學位論文:[序號]作者.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授予年.
專利文獻:[序號]專利申請者題名[P].國別.專利文獻種類,專利號.出版日期.
報紙文章:[序號]作者.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電子文獻:[序號]作者.題名[文獻類型說明]網頁或光盤出版單位,發布時間/下載時間.
二、參考文獻之后請附題目、作者姓名、工作單位、摘要和關鍵詞的英文譯文。
三、其他說明
1. 來稿請將電子稿件發至本學報的電子郵箱(社會科學版:xbkyclgc@vip.163.com; 自然科學版: xbkyclk@vip.163.com)。【萬維注:咨詢過編輯部,現在都要求在線投稿,2020年4月21日】
2. 論文若屬省部級以上基金項目成果,請在正文首頁地腳處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和編號,并提供基金項目立項的復印件,本刊將優先錄用。
3. 來稿文責自負,本刊編輯部有權作技術和文字性修改,不同意者請予以說明。
4. 來稿請勿一稿多投,作者自投稿之日起3個月未收到錄用通知,可自行處理。來稿一律不退,請自留底稿。
5. 本刊已許可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及重慶維普資訊有限公司在其系列數據庫產品中,以數字化方式復制、匯編、發行、信息網絡傳播本刊全文。作者向本刊提交論文發表行為即視為同意我編輯部上述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