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博物館》季刊是國家文物局主管、中國博物館協會主辦、中國文物報社協辦的國家級學術期刊,自1984年創刊以來,始終致力于中國博物館學科建設,推動博物館行業發展。作為中國博物館協會的會刊,《中國博物館》的基本定位是:面向博協全體會員,傳播行業發展最新成果;面向全國博物館行業,聚焦行業發展的重點、熱點問題,聚焦博物館核心業務,指導博物館工作實踐;面向博物館學
理論研究前沿,探討博物館學領域的基礎性關鍵性問題, 服務博物館學科建設與發展。2018年10月,《中國博物館》正式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7年版(即第8 版)之“博物館學、博物館事業” 類核心期刊。為了順應當前中國博物館事業的新形勢、新發展,根據國家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協會和《中國博物館》編委會的部署要求,2020年,《中國博物館》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四部門《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的有關要求,變革辦刊理念,
創新運行機制,進一步提升學術質量, 為博物館事業改革發展服務。歡迎各界專家學者,博物館同行踴躍賜稿。
一、 欄目設置及文章要求
根據刊物定位,刊物內容分為聚焦、理論、實踐、資訊四個一級版塊:
1.聚焦版塊:針對博物館領域熱點話題,進行專業解讀、學術探討,推動難題破解、創新發展。
2.理論版塊:突出學術品味,聚焦博物館學研究前沿,探討博物館學理論問題,發布最新研究成果。版塊下設學科前沿、探索與爭鳴兩個欄目。
3.實踐版塊:從展陳、保管、教育、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分類梳理博物館核心業務工作,關注新思路、新方法、新技術、新實踐,推動博物館專業品質提升。版塊下擬開設展示與傳播、保管與保護、教育與服務、信息化、管理與發展五個欄目。
4.資訊版塊:追蹤國際國內博物館發展進程,觀察博物館學術動態,發布當季展覽、活動、圖書等信息,為博物館工作提供參考。版塊下擬開設展訊、書訊、活動資訊、會員交流和域外信息四個欄目。
二、稿件形式要求
1.文章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以加副標題,同時需提供標準英文譯名,以便制作英文目錄。
2.作者簡介:包括作者姓名、性別、工作單位、職務或職稱、主要研究方向、所在
城市(不是省會的城市前必須加省名)、郵編、電子郵箱等,以上信息需以腳注形式標注于文稿首頁。同時可在稿件尾部留下作者身份證號和手機號碼,此兩項信息僅供編輯計發稿酬、代扣個人所得稅使用,不在刊物上公開發布。
3.提要: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語.100-200字為宜。
4.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
5.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6.正文文字:一般為6000字至8000字,原則上不得超過1 0000字,版式采用A4紙張,正文字體用5號宋體。
7.數字用法: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去的規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清代及其以前紀年、星期幾、數字作為語素構成的定型詞、詞組、慣用語、縮略語、臨近兩數字并列連用的概略語等用漢字數字。
8.圖表:使用圖表應簡潔、明了,少占篇幅,圖表均采用黑色線條,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應有簡明表題(表上)、圖題(圖下).表中數字應注明資料來源。
9.注釋:是對文章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注釋文字與標點應與正文一致,注釋以腳注形式分散標注于正文頁面下方。
10.參考文獻:執行國家標準《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景規則》GB7 714-2015的規定,分為引文參考文獻和閱讀型參考文獻,引文型參考文獻以腳注形式分散標注于正文頁面下方,閱讀型參考文獻按出版的先后順序集中列表著景于文后:表上以“參考文獻:”(左頂格)作為標識:參考文獻的序號左頂格,并用數字加方括號表示,如[1].[2].……,與正文中的標示序號、格式一致。主要責任者(姓先名后,英文不加縮寫點)超過3人時,只寫前3名,后面加“等”或“etal”。外文期刊名應按標準縮寫,不加縮寫點。以單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普通圖書[M].會議論文[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匯編[G].
檔案[B].古籍[O].參考工具[K]。參照IS0 690-2.每一參考文獻條目的最后均以“.”結束。
三、其他事項
獲得國家基金資助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的文章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及編號,按項目證明文字材料標示清楚。
請勿一稿兩投,并請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
稿件一經刊發即酌致稿酬,同時本刊即獲得在中國博物館協會網站等網絡使用和傳播該文章的權力。
雜志投稿專用郵箱:zgbwgzz@163.com
編輯部聯系電話:010-84079079
《中國博物館》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