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政法學院學報 2017-01-19
《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是上海政法學院主辦的學術性刊物,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熱誠歡迎法學研究人員、法律院系師生、司法工作者及法學愛好者惠投優秀稿件。
1.本刊歡迎選題新穎、有獨到見解和學術價值的法
學理論文章,法學各分支學科的專題研究成果,有理論和實踐價值的現實性研究成果。
2.本刊取舍稿件重在學術水平。對具有真知灼見、說理充分、邏輯嚴密、語言規范的稿件優先采用。
3.來稿應附有摘要、關鍵詞、注釋,基金資助的論文應對基金項目名稱、項目編號予以注明。篇名、摘要、關鍵詞應翻譯成英文。中英文摘要、關鍵詞應排列于正文之前。注釋采用腳注排于當頁末。
4.摘要應能客觀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信息,直接明確地反映出作者的主要觀點,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一般不超過200字,能夠獨立成文,切不要寫成文章結構介紹或自我評價,不要用“本人”、“本文”等詞起寫。另要附上用于微信公眾號的文摘,字數約1200。
5.本刊堅持文以質取的原則,反對任何干擾編輯公正審稿的行為。編輯部對來稿統一登記分發,來稿請徑寄編輯部,不要寄給編輯或主編個人,以免遺誤。來稿請注明專投本刊。本刊反對一稿多投,反對抄襲、剽竊等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凡投稿三個月內未收到編輯部采用通知者,可自行處理。來稿一律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
6.對采用稿件,本刊在尊重作者原意的前提下,可對稿件進行技術處理。如不同意,請聲明。
7.本刊已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中國數字化期刊群萬方
數據網等,相應稿酬已與印刷版稿酬一并支付,不再另行支付稿酬。如不愿進入以上電子出版物,請書面聲明,以便作出處理。
8.來稿請將作者信息與正文分開打印。請隨稿另頁提供文章題目和詳細的作者通信地址,在地址變動后也請及時告知編輯部,以便稿件發表后寄送稿酬。作者信息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籍貫、職稱、學位、工作單位、所在
城市、郵政編碼等。
9.所投稿件的電子版本,請發至:xuebao@shupl.edu.cn.稿件的處理情況請上學報微信公眾號查詢。如果要面對面咨詢,請下載APP超星學習通,輸入邀請碼:ve9886加入作者服務小組,就有小編對你進行一對一的服務。
10.凡對本稿約有關內容未提出異議和特殊聲明者,本刊將視為同意此稿約。
《學報》基本信息(微信公號信息)
主管單位: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主辦單位:上海政法學院
主編:潘牧天
出版單位:上海政法學院學報編輯部
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4-9502
國內統一刊號:CN 31-2011/D
單價:20
全年定價:120
郵發代號:4-704
國外定價:5美元
國外郵發代號:BM-3693
刊期:雙月刊
創刊日期:1986年
開數:大16開
地址:上海市外青松公路7989號
郵編:201701
電話:021-39227619 39227620
投稿郵箱:xuebao@shupl.edu.cn
微信公眾號:law-review1986
APP:超星學習通 邀請碼ve9886
辦刊宗旨
“以法為基,尋
社會治理之策;以文為器,求興國安邦之道。弘揚人文學術、倡導求是爭鳴,服務政法實踐,推進法治文明。”30年創刊之路,《上海政法學院學報》立足于弘揚法治精神與當代中國法治實踐,主動引領學術方向,積極回應時代召喚,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辦刊之路,堅持走‘專、精、特、新’發展路徑,向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推進期刊自身建設。
《學報》欄目
“司法實務”、“案例分析”
“法治時評”、“專題研討”
“法治上海”、“法學論壇”
“法苑雜談”、“域外借鑒”
《學報》簡介
《上海政法學院學報》創刊于1986年,原名《法治論叢》。根據清華大學“中國期刊網”的發行情況統計,該刊現有機構用戶2000多家,其中,國外用戶175家,分布在27個國家和地區,個人讀者分布在28個國家和地區。目前,該刊與清華大學“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網)等國內三大數據庫,以及人大報刊復印中心數據庫、超星法源數據庫、北大法律在線均有簽約,每期內容全文收錄。從2004年起,該刊多次獲得榮譽。連續榮獲“上海市高校優秀學報”稱號;2006年起,連續榮獲教育部和全國高校期刊研究會頒發的“全國優秀社科期刊”稱號。“法治上海”欄目還榮獲“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特色欄目”稱號,這是上海期刊界唯一獲獎的法治欄目。2006年年底,該刊被南開大學科研評價系統認定為政治、法律類核心期刊。據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2010年統計,復合影響因子為0.977,學科排序第36名;年均WEB下載量7.29萬次。在2008年3月15日《光明日報》公布的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量的統計排名中,該刊在所屬的政治法律類1269種報刊中排名第25名。根據2011年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的分析統計,該刊在全部法學期刊中位居第31位。近幾年辦刊質量不斷提高,學術影響力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根據清華大學“中國學術期刊評價統計分析平臺”的統計數據,該刊在最近5年影響因子變化趨勢、web即年下載率、被引半衰期、被引量等指標上,呈現逐年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