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是國內外發行并具有廣泛
影響力的音樂理論學術季刊。本刊致力于為海內外音樂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學者、師生提供學術耕耘的園地。為進一步方便作者
寫作和讀者
閱讀,現公布稿約及投稿規定如下:
(一)本刊歡迎研究背景清楚、觀點鮮明、論證嚴密、結構嚴謹,篇幅為1萬字左右的論文。來稿請附上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3-5個關鍵詞、作者簡介(含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工作單位、職稱或職務),詳細通訊地址、郵政編碼、電話、身份證號碼。翻譯稿請附原文和版權授予書。投稿若是科研基金項目,請注明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
(二)本刊的論文著錄不再區分注釋(主要對文章某一特定內容和觀點做進一步的解釋或補充說明之文字)與參考文獻,二者皆于文中統一順序編號(①②③),以頁下注的形式出現。來稿的注釋與參考文獻著錄的項目需齊全,不用再加文獻標識,具體規定如下:
1.中文參考文獻:
專著———作者(多名作者間用頓號區隔): 文獻名,出版地(具體為出版
城市等,不能隨出版地名的改變而改變,應用當時的出版地名): 出版單位,出版年(1988 年),頁碼(如:第11 頁,第25、33 頁,第25—27 頁)。
譯著———原著作者(作者名前需用〔〕括附國籍簡稱,如〔英〕): 文獻名,譯者(如:傅雷譯),出版地: 出版單位,出版年,頁碼。
期刊文章———作者: 文獻名,刊名,年,卷(期)(如: 第6卷,第3期),頁碼(析出文章的起止頁碼或引文的當前頁碼)。
示例: 葉琳: 《廣東音樂的生命力在于民間》,《人民音樂》,2009年,第5期,第93頁。
報章文章———作者: 文獻名,報章名,出版日期(版次)(如: 1989年1月8日第3版)。
詞典、文集的析出文獻———析出文獻作者: 析出文獻名,專著責任者: 專著名,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頁碼(析出文章的起止頁碼或引文的當前頁碼)。
示例: 馬克思: 《〈資本論〉第一卷第二版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18頁。
電子文獻———作者: 文獻名,電子文獻的出版者或可獲得網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上述中文文獻名(包括書名,報刊名,報刊、文集和詞典中的析出文獻名,電子文獻題名)均需用書名號表示。
2.古文參考文獻: 盡量引用經整理的新版本文獻(如《二十四史》),著錄格式同普通中文參考文獻,但需用〔〕標明著者的朝代名。未經整理的版本,有多少信息就著錄多少信息:
如藏書機構、刻本等。凡出現多種責任人,需注明: xxx、xxx 書,xxx 校點,xxx 注疏。示例:
〔唐〕歐陽詢: 《藝文類聚》卷十九,汪紹楹校,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53頁。
〔漢〕劉熙撰、〔清〕畢沅疏證、王先謙補: 《釋名疏證補》,北京: 中華書局,2008年,第215頁。
3.譜例、圖例:
譜例、圖例需清楚。譜例請用五線譜,且不應超過文字篇幅的三分之一。譜例、圖例若引自正式出版物,需加注釋,并按中、外文參考文獻著錄規范標注。
若為非正式出版物,既可作為注釋,也可在譜例和圖例下面用異于正文的字體標明: 演唱(奏)者,攝影、采錄、記譜者,攝影、采錄時間、地點等信息。
4.外文參考文獻:
外文文獻的著錄規范基本同中文參考文獻,但一定要用外文原文表述,切忌僅用中文表達外文原義。著錄各項中,作者采用先名字后姓氏的寫法(Olivier Messiaen,Stanley Sadie),多名作者間用逗號區隔,專著名及刊名用斜體字,期刊文章、析出文章題名和詞條名用雙引號,頁碼用p.1 ;pp.12 - 18;pp.11,109,105 表示。示例:
①Bruno Nettl,The Study of Ethnomusicology: Twenty-nine Issues and Concepts,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3, p.13.
② “Musicology”, in Stanley Sadie ed., The New Grove Diction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Ltd., 2001, vol.17,p.488.(析出文章的起止頁碼或引文的當前頁碼)
③Philip Auslander,“Musical Personae”,Drama Review,50 (1),2006,pp.117-125.
5.譯文的著錄方式:
譯文的著錄方式原則上應尊重原文的著錄方式。
6.引用馬恩列斯經典著作,以及毛澤東、鄧小平等領袖的著作:
應仔細核對原文,盡量采用人民出版社的最新版本。
7.摘要:
要求摘出文章中重要而有新意的主要觀點,并給予客觀、具體的陳述;應避免帶主觀性和情緒化的評論口吻和脫離具體內容的解釋方式;應避免下述用語: ①本文從幾個方面論述了什么問題;②本文對什么問題提出了個人的獨到見解等。
英文摘要不一定要重復中文摘要內容,表述內容可以不同,但同樣須簡明扼要。
(三)來稿應具有原創性,切勿一稿多投。本刊依據《著作權法》可對來稿的文字和內容進行適當的修改和刪節。為宣傳本刊或促進海內外學術交流,本刊全文或部分內容可能為其他書面、電子出版物收錄、轉載和摘編。對此,本刊不再另付稿酬。作者若不同意上述刪改或轉載行為,請務必在投稿時聲明。
(四)投稿可采用電郵(以E-mail 附件的形式)和郵寄兩種投稿方式,在提供電子文本的同時也可提供紙質文本,并請盡可能提供圖表和譜例的激光打印原件。
(五)收到稿件后,本刊將盡快回復。對于擬用稿件,將在4 個月內以電話或電郵方式通知作者;四個月后若沒有接到本刊對稿件的處理意見,作者可自行改投他刊。稿件一經刊用,本刊將付與相應稿酬。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