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一般技術格式規范:
1. 篇名 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且黑體(副題除外),一般用小二以上字號。
2.篇名下署作者姓名、單位全稱、所在省、
城市、郵政編碼。如:李力(武漢
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2)。
3.摘要 用第三人稱寫法,不超過200字。
4.關鍵詞 3~5個。如:關鍵詞 成本控制 運營管理 重新設計。
5.基金項目 凡須注明項目名稱的,用黑體字加圓括號標注,置于正文后、注釋或參考
文獻前。
6.文內標題 簡潔、明確,層次不宜過多,序號為:1、1.1、1.1.1。第一層次一般為黑體,不加任何標點符號;同一層次的格式須統一。
7.數字用法 凡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夏歷和建國以前的歷史紀年用漢字,并以圓括號加注公元紀年;鄰近兩個數字并列連用表示的概數,采用漢字。
8.表格 采用三線表,表內序號一律為阿拉伯數字,表序與表題居中置于表格上方。
9.注釋 用于對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或說明,其序號為:①②③注釋置于正文尾部,“參考文獻”上面。
10.參考文獻 對文章所參考的文獻的作者、出處、版本等詳細情況的注明。格式與示例:
(1)專著格式:主要責任者.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1]劉大為,陳勝.
圖書館目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論文集格式:作者.題名.編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2]傅斯年.中國歷史分期之研究[C].關鴻,魏憑.人生問題發端斯年學術散論.
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
(3)期刊文章格式:主要責任者.題名.刊名.年(卷期).
示例:[3]何齡修.讀顧城《南明史》[J].中國史研究.1998(3).
(4)報紙文章格式: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4]謝希德.創造學習的新思路[N].
人民日報,1998-12-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