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音樂學》是創刊于1985年、由文化部主管、中國藝術研究院
音樂研究所主辦的學術性季刊,是國內音樂
學術研究領域的核心刊物之一。自創刊至2003年,一直由著名音樂學家郭乃安任主編;2003年至2013年,先后由張振濤、田青研究員擔任主編,現任主編為項陽研究員,編委會與編輯部成員由音樂研究所十幾位專家學者組成。
本刊堅持實事求是的學風和百家爭鳴的方針,本著深入發掘中華傳統音樂文化精華,對音樂遺產和客觀音樂實踐開展創造性研究,吸收借鑒國外音樂學研究的新成果、新經驗,積極推進音樂學界百家爭鳴、促進音樂學術繁榮等一系列基本理念,逐漸形成自身獨特的辦刊風格;開設有中國音樂史、音樂民族學、樂律學、外國音樂研究、作曲技術理論、音樂美學、爭鳴論壇、綜述、述評、音樂譯文等欄目,發表了大量學術含量厚重的論文,尤其堅持每期刊發幾篇數萬字長文,展現音樂學領域的尖端研究成果,真正成為音樂學家的思想園地。
正是在廣大有著學術使命感、責任感的作者和讀者的共同努力與扶植下,《中國音樂學》無論在論文質量、被引證率、社會評價等方面都取得了驕人成績,長期居于國內音樂核心期刊前列,贏得了積極而廣泛的社會贊譽。
及時反映國內外音樂學界最新學術動態,引領中國音樂學研究
發展方向,為學術爭鳴提供平臺;全面展示老一輩學者研究成果,充分展現中青年理論家風采,積極開展與海外學界交流,是本刊編纂堅持的主要目標。在未來的道路上,我們將繼承老一輩學者寶貴的辦刊理念,以提升刊物質量、推動音樂學術發展為目的,為迎接中華音樂文化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貢獻。
一、本刊是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全國性音樂學術季刊。本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堅持實事求是的學風和百家爭鳴的方針,發表民族音樂研究、中外音樂研究、中外音樂史、音樂美學、音樂評論、音樂形態學、音樂科技等學科的研究成果,反映國內外音樂學研究動態,對重要學術問題進行討論。本刊尤其歡迎對當前音樂生活的緊迫問題和我國音樂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進行綜合研究和討論的文章。
二、來稿一般以不超過兩萬字為宜,凡內容充實的中、小型稿件將優先刊用。來稿除正文外,請附200字左右的內容提要和2-4個關鍵詞。稿件請用橫格稿紙謄清,要求書寫工整規范,引文及參考
文獻務必校核無誤并詳細注明出處,請用尾注(有關要求請參見本刊2000年第4期《撰稿格式要求》),譜例一律用五線譜,譯稿請附原文,并附版權授權書。所附圖片務必清晰,圖片版權自行負責。歡迎作者提供文章標題、關鍵詞和內容提要的英文譯稿。本刊歡迎打印稿,歡迎軟盤投稿。
三、稿件請寄往本刊編輯部(北京東直門外新源里西一樓,郵政編碼:100027),勿寄私人,以免延誤。請勿一稿兩投。
四、來稿請注明作者真實姓名(發表時筆名聽便)、性別、工作單位、出生年月、詳細通訊地址和電話號碼,以便聯系。
五、因經費所限,未采用稿件,恕不退還,務請自留底稿。如六個月內未接到本刊通知,稿件即可自行處理。
六、稿件一經刊用,即付稿酬。另,本刊已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并已入中國期刊網,凡隨刊入編的稿件,不再另付稿酬。
七、本刊已有電子信箱,歡迎通過電子信箱與本刊編輯部聯系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