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征稿范圍
《鍛壓技術》(月刊)于1958年創刊,由北京機電研究所有限公司和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塑性工程分會共同主辦,是學會會刊。《鍛壓技術》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被以下檢索系統收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北京大學)、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CJCR,核心板)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文摘數據庫(核心板,CSAD-C)、中國學術期刊文摘數據庫(英文版)、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知網、萬方數字化期刊群、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美國化學文摘(CA)、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JST)、俄羅斯文摘雜志(AJ)等。
《鍛壓技術》主要報道金屬塑性成形理論、工藝與設備,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
工業加熱技術及設備、摩擦與潤滑、測試技術、
計算機應用、標準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實驗研究、現場經驗、技術革新等,同時,還辟有綜合評述、專題講座及行業信息等欄目。
二 來稿格式及要求
(1)摘要選用小5號字,正文選用5號字,單倍行距;頁面設置選用A4紙,上下左右頁邊距均選用2 cm。
(2)格式(按下列順序排列,要求內容齊全)
● 論文的中文題目(不超過30字)、作者姓名、單位的全稱(應包括院、系、科室等二級單位)、省名、城市名、郵政編碼。
● 中文摘要:約300字,主要表達文章中有
創新意義的內容,應含有研究目的、過程和方法、結果、結論4個層次;摘要中不要重復題目中已經表述過的信息,也不使用評論性語言。
● 中文關鍵詞(5個以上),中圖分類號12個(參見《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四版)》一書)。
● 論文的英文題目、作者姓名(如Zhang Yahong)、單位的全稱(不得用縮寫,應包括院、系、科室等二級單位)、城市名、郵政編碼、國家名。
● 英文摘要:務必與中文摘要完全對應;摘要中涉及文章研究、闡述、設計、試驗等內容時宜選用過去時、被動語態撰寫(例如:A die was designed),結果、結論宜選用一般現在時撰寫(例如:The results show that),不要使用“The paper studies”或“The author studies”這類語句。
● 英文關鍵詞(5個以上),要求與中文關鍵詞完全對應。
● 首頁頁腳需注明以下內容:
收稿日期:年-月-日(例如:2007-01-01);修訂日期:此項可空缺,由編輯部填寫
基金項目:省部以上基金資助項目及批準號(此項非常重要,請勿遺漏)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學位,職稱
E-mail:xx@xx
通訊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學位,職稱(第一作者不是通訊作者時,請增加此項。)
E-mail:xx@xx
● 正文的“引言”部分不編號,亦不列出“引言”二字,直接陳述即可;一級標題用“1,2,”排序;二級標題用“1.1,1.2,...,2.1,2.2,...排序;三級標題用“1.1.1,1.1.2,...”排序。
● 圖片、表格、公式、定理等的序號均要按其在正文中引用的順序,分別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碼,例如:圖1、圖2...,表1、表2...。
● 圖片、表格應隨文給出,先見文后見圖、表。
● 圖題(包括(a)、(b)等分圖題)、表題要求同時用中、英文標注。
● 照片或灰度圖應反差適當,鮮明可見;金相照片放大倍數均用比例尺表示,如 5 μm 。
● 雙欄排圖片的寬度應控制在7.8 cm左右;通欄排圖片寬度應控制在16 cm左右。
● 表格使用三線表,必要時可加橫線,但一般不得有豎線;表格的寬度最好設計成25個漢字(相當于48個字符)以內;表中所有文字一律左齊。
● 公式后應當注明公式中各符號的含義。
● 計量單位一律采用法定計量單位(國際單位制)。
● 參考
文獻應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順序依次列出(在正文中引用處務必用“[序號]”標注);列出的參考文獻應是重要的、近期的、已正式發表的文獻資料,每篇論文應列出10篇以上參考文獻;作者不多于3個的姓名全部寫出,多于3個的,余者用“,等(,et al)”表示;無論中外署名、一律姓(首字大寫)先名后(例如:Zhang Y H)。
原文為非英文的參考文獻,需要同時用英文著錄。
格式如下:
[1] 期刊 文章作者.論文題目 [J].刊名,出版年,卷號(期號):起頁碼-終頁碼.
[2] 專著 作者.書名(英文實詞首字大寫)[M].版本.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3] 譯著 作者.書名(英文實詞首字大寫)[M].譯者,譯.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4] 論文集 論文作者.論文題目 [A].論文集編者.論文集名(英文實詞首字大寫)[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 技術報告 作者.論文題目(英文實詞首字大寫)[R].地名:責任單位,出版年.
[6] 學位論文 作者.論文題目(英文實詞首字大寫)[D].所在城市:保存單位,年份.
[7] 專利文獻 專利申請者或所有者.專利題名[P].專利國別:專利號,公告日期或公開日期(如,2008-02-03).
[8] 技術標準 標準號,標準名稱[S].
[9] 在線文獻 作者.論文題目[EB/OL].獲取和訪問路徑http:// ,發表或更新日期(如,2008-02-03).
[10] 光盤文獻(數據庫) 作者.論文題目[DB/C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原文為非英文的參考文獻著錄舉例:
[1]王博,張凱鋒,賴小明,等. SiCp/2024Al復合材料板材脈沖電流輔助拉深成形[J]. 鍛壓技術,2012,37(5):22-26.
Wang B, Zhang K F, Lai X M,et al. Pulse current auxiliary deep drawing of SiCp/2024Al composites sheet[J]. Forging & Stamping Technology, 2012,37(5):22-26.
三 投稿方式及要求
(1) 請通過本刊網站的“作者投稿”系統投稿。
(2) 來稿文責自負,請勿抄襲他人論文,請勿一稿多投。對抄襲者和一稿多投者,一經發現,本刊將無條件退稿,并作不良作者記錄;同時,本刊將保留追索抄襲者浪費本刊資源和其他紛爭的權利。
(3) 編輯部對來稿擁有修改權,遇重大刪改時將與作者協商;排版后的清樣將通過E-mail發給作者進行核對。
四 編輯部聯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清路18號《鍛壓技術》編輯部 郵編: 100083
電話:010-62920652,010-82415085
E-mail: fst@263.net
網址:http://www.fstjournal.net/
《鍛壓技術》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