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科學與技術》為廣東省造紙研究所主辦的雙月刊,逢雙月出版。本刊報道范圍為制漿造紙工業及其相關行業的理論和工藝研究、產品研發、裝備制造等,F征求反映行業發展、制漿造紙、生物質化學化工、造紙化學品、分析測試、過程裝備、節能與環保、
知識產權、科普
教育等方面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新方法的研究論文、技術報告及研究簡報,同時本刊也接受上述各領域的文獻綜述。
本刊在線投稿系統是向本刊投稿的唯一途徑。作者在本網站實名注冊后即可投稿。
本刊網址是http://zzkxyjs.cnjournals.com, 或http://zzkxyjs.alljournal.cn, 通過搜索引擎搜索到的其他網址并非本刊真實網址。敬請作者注意區分。
本刊不接受通過中介公司投稿。
為防止學術不端行為,本刊依托文獻數據庫對來稿進行檢索比較。發現有抄襲或一稿多投行為者,即退稿。今后不再接受該作者投稿。
為了保證刊物出版質量,根據有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本刊實際情況,特對來稿提出若干要求。請作者撰寫論文時遵守。
1 基本要求
投稿論文應當有一定的科學性、創新性、實用性和可讀性。內容充實,數據可靠,論點明確,文字精煉。研究論文一般不超過6000字,綜述文章一般不超過8000字。上述字數系排版后占用版面并按每版最多容納五號字的字數所推算得到,不是實際字數。字數含中英文摘要、圖、表及參考文獻。
所有稿件均應使用Microsoft Word軟件進行編排。可接受的文件格式僅包含DOC一種(本系統暫時無法處理DOCX文件)。文稿中的圖片文件,除了出現在正文中外,還需作為附件,另外打包提交。
文稿應當依次包含以下內容:
標題、作者姓名和工作單位、作者介紹、中文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英文標題、作者英文姓名及工作單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論文正文、參考文獻、致謝(可選)。
2 文稿撰寫格式及要求
2.1 中文標題
標題應當能夠簡潔、明確地反映研究成果的實質及特點,字數一般不超過20字。為了簡潔起見,標題中不要出現“研究”、“探索”、“探討”等詞。如果該論文所反映的工作得到各類科技計劃項目或基金資助,需以腳注方式在本頁末注明得到資助的情況(必須包含項目編號)。其格式是:基金項目:國家
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XXXXXXXX)。
2.2 作者姓名和工作單位
需列明所有作者的姓名及工作單位。中國人姓名均采用姓前名后的順序排列。作者姓名不是漢字的,應當用羅馬字母拼寫。論文有多位作者的,作者姓名之間用空格隔開,不要加逗號。
作者工作單位列于作者姓名下方,并置于圓括號中。如果論文有多位作者,且作者分屬于不同單位,應當在作者姓名之后加注上標“1,2,…”然后在作者工作單位欄中按順序注明其工作單位,單位名稱之間用分號“;”隔開。
作者工作單位中,如果有二級單位,應當在一級單位和二級單位之間空半格。在作者工作單位后,還需列明作者工作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其中,作者工作單位應當列明省(或自治區)和城市名(直轄市只標注城市名),在。ɑ蜃灾螀^)與城市名之間要空半格。例如:
華南理工大學 制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 廣州 510640
中國科學院大學 國家計算機網絡入侵防范中心, 北京 101408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 200032
每篇論文均需標明通訊作者,并在作者名后面以“*”標示出來。
每篇論文還需要介紹第一作者以及通訊作者,以腳注形式標示于論文首頁的頁末。其格式為:
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已獲得的最高學位,職稱,主要研究領域。
例如:張三,生于1985年,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無機材料加工研究。
通訊作者:姓名,性別,出生年,已獲得的最高學位,職稱,主要研究領域,電子郵箱地址.
例如:張三,女,生于1980年,博士,教授,主要從事高分子合成化學研究。E-mail: zhangsan@ustc.edu.cn
如果第一作者同時也是通訊作者,則作者介紹的格式為:姓名,出生年,已獲得的最高學位,職稱,主要研究領域,電子郵箱地址。
無專業技術職稱者,如博士后或在讀學生,在標注其已獲得的最高學位之后,將其身份標注為“博士后或在讀本科生、碩士(博士)研究生”。
第一作者需提供一張證件照片,刊登于論文摘要前面。
2.3 摘要
論文摘要需滿足國家標準GB/T 6447《文摘編寫規則》的規定,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等內容,能提供論文的全部創新性內容,以及盡可能多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即不閱讀全文,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中文摘要以200~300字為宜,英文摘要與中文摘要內容基本一致,語句通順(長度一般不超過150個英文單詞),不要逐字逐句翻譯。摘要應當使用第三人稱,不得出現“本文”、“本研究”、“作者”等文字,取而代之的是:“研究了...”、“討論了...”等。摘要中不要交代研究背景,不要闡述一般性知識,不要出現參考文獻,不要出現數學公式以及化學結構式,不要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評價。
2.4 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
關鍵詞應當能反映論文的主要工作、方法和結果,有助于讀者通過計算機系統迅速檢索到本文。
關鍵詞應盡量從《漢語主題詞表》中選取。請勿生造主題詞,盡量不要用外文縮寫作為主題詞。
中圖分類號是指采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對科技文獻進行主題分析,并依照文獻內容的學科屬性和特征,分門別類地組織文獻,所獲取的分類代號。
文獻標識碼按照原國家新聞出版署1992年發布的《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標注。其中理論與應用研究學術論文(包括綜述報告)標注為“A”, 實用性技術成果報告(科技)標注為“B”, 業務指導與技術管理性文章(包括領導講話、特約評論等)標注為“C”,一般動態性信息(通訊、報道、會議活動、專訪等) 標注為“D”。
2.5 英文標題、作者英文姓名及工作單位名、英文摘要和英文關鍵詞
英文標題應當與中文標題內容一致。標題中,每個實詞的首字母均需大寫。
中國作者姓名的英文寫法,應當遵守國家標準GB/T 28039-2011《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中國人名譯名一律使用漢語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分寫,姓全部大寫,名的開頭字母大寫。復姓連寫,且全部字母大寫;雙姓需將兩個姓之間加連字號。如LI Hua(李華)、WANG Jianguo(王建國)、SITU Zhiyuan(司徒志遠)、ZHENG-LI Shufang(鄭李淑芳)。少數民族語姓名,按照民族語,用漢語拼音字母轉寫。作者姓名長期使用其他拼寫方法的,可沿用其習慣拼寫法。鑒于漢語拼音中的“ü”在英文中沒有對應字母,可按照國家標準GB/T 28039-2011的建議將人名中的“ü”改寫成“yu”。
作者工作單位英文名需使用該單位的官方譯名,勿生造譯名。在工作單位后,注明該單位所在城市英文名及單位的郵政編碼。不需注省名,最后加注國名。城市名稱一般用漢語拼音拼寫,但少數民族地區的城市名可按其民族語言翻譯。如“Urumqi”(烏魯木齊)、“Lhasa”(拉薩)。香港拼寫成"Hong Kong",澳門拼寫成"Macao"或“Macau”。我國的英文譯名統一用“China”,不要寫成“P.R.China”或“PRC”。
例:N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Intrusion Protection Center,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1408, China
2.6 前言(或稱為引言)
論文的前言或引言序號編為“0”。該部分應盡量簡明扼要地對本研究的背景,包括的同類研究數據簡短概括并標注參考文獻即可,且前言部分應少分段,盡可能不分段。該部分不出現圖、表、分子式、化學結構式、化學反應式、數學公式等。
2.7 正文
正文標題編號從“1”開始。實驗型論文正文,建議包含以下內容:實驗部分(含主要原料和試劑、主要的儀器設備、實驗方法)、結果與討論。
理論研究論文應當包括研究方案、計算方法和編程原理、數據資料、經過整理后的圖表、形成的論點等。由于涉及的選題、研究方法、工作進程、結果表達方式等差異很大,理論研究論文的格式不作明確規定。
實驗部分在介紹所用儀器設備、主要試劑、原料時,應當標注其型號、規格,必要時應當注明生產廠家。介紹儀器時,推薦的表達方法是:儀器型號,生產國別,生產廠家。如:Q500熱重分析儀,美國TA Instruments公司。常規
化學試劑不需要介紹生產廠,只需說明規格等級即可。論文若涉及動植物及微生物品種時,需在中文名稱后以斜體字標注其拉丁文學名。
2.8 結論
結論是在理論分析和實驗驗證的基礎上,通過邏輯推理得到的具有創造性、指導性、經驗性的結果描述。所反映的是一般規律,即得到哪些規律性的結果,解決了哪些理論和實際問題,對已有的研究工作有哪些改進。結論中不要重復論文正文中的具體研究方法、基礎數據和推理過程。
結論可以分段,也可以合并寫在同一段里。結論不需分節標題,一般不編序號。結論中應包含必要的數據,但是不能出現插圖、表格,數學公式和化學結構式。結論不可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評價。
2.9 致謝
“致謝”為可選項。致謝的對象是對本研究直接提供了資金、材料、設備、人力以及文獻資料等支持與幫助的團體與個人。
2.10 層次標題
層次標題按行業標準CY/T 35-2001《科技文獻的章節編號方法》編寫。最多只能有3級標題。標題內容應簡短明確,一般不超過15個漢字。各層次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用下圓點“.”相隔,最末數字后面不加標點,如:“1”;“2.1”;“3.1.2”,一律左頂格。一級、二級標題單獨占一行,三級標題與后面的正文同處一行,但標題與正文之間空一格。標題上一律不標引參考文獻。
2.11 外文、外文縮寫、計量單位
論文中的外文一般只用西文、俄文、希臘文和日文。外文及符號要求區分文種、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和大、小寫。動植物及微生物名稱在正文中第一次出現時,須加注拉丁文學名(斜體)。計量單位必須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其名稱及符號按GB 3100~3102 - 1993 的規定執行,不得再使用已廢除的單位(例如英寸、磅、市斤、厘泊等),且盡可能將行業單位轉換成標準單位使用。在書寫時,應當在數字和計量單位之間空半格。各種外文縮寫詞在第一次出現時,一般需用中文注明含義,最好也注明其外文全名。
不要將不同的計量單位混用。也不要將具有不同前綴的計量單位混用。
2.12 圖、表、化學式、數學公式
圖、表等內容應當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圖、表和圖例,不閱讀正文,就可理解圖、表的含義。圖、表內容要與正文相呼應。圖包括線條圖、構造圖、示意圖、框圖、流程圖、照片、圖版等。圖表總數一般不超過8幅。
圖、表標題要簡潔,字數不宜超過15個漢字;線要清晰,與白色背景構成對比;坐標軸、曲線和文字必須連續平滑;必要時應將圖上的符號、標記、代碼以及實驗條件等,用最簡練的文字,橫排于圖題下方;(4)地圖、顯微圖和解剖圖中應標有標尺(不要標注放大倍數),不要使用有我國國界線的地圖。
表格設計要合理,用三線表(必要時可加輔助線,但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豎線和斜線)。表內數字小數位上、下對齊,相鄰欄內的數字或內容相同時應一一列出,而不能用“同上”、“同左”、“ ibid”等。表內“空白”代表未測或無此項,“—”代表未發現,“0”代表實測結果為零。行文中不應夾雜結構式,而應以適當的化學名稱或分子式書寫。行文中的化學結構式和數學公式都應單獨寫成一行。
圖表中的量與單位之間應當用斜杠“/”而不是括號“()”隔開。不允許斜杠符“/”在同一欄中多次出現。
文中的化學結構式可以用chemoffice等化學軟件繪制。并且在Word文檔中可縮放。
論文中的照片應當使用TIFF格式或者JPEG格式。其分辨率不應低于600DPI。允許作者使用彩色照片。但是,彩色照片將只會出現于本刊電子版中,而印刷版將只出現黑白照片。
請作者區分曲線圖、折線圖、柱形圖、餅圖等的各自用途并選擇合適類型。紅外光譜圖可選擇以透過率或吸光度為縱坐標。除非進行定量或者半定量分析,其余情況不要標注縱坐標的刻度以及數據。圖中不能出現點陣形式的文字。
作者在投稿時,所有的圖片,除了直接放置于論文中之外,還需作為附件另行上傳。
數學式中的所有變量都應當用斜體字母表示,而數字應當用正體字表示;瘜W物質的分子式或結構式中的字母應當用正體字母表示。
論文中的數據需要考慮合適的有效位數,并對原始數據進行必要的修約處理。數值修約需遵循國家標準GB/T 8170-2008《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的規定。
2.13 術語
論文中的科技名詞術語應當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名詞和術語。與本刊論文密切相關的名詞術語可參考《化學名詞》、《化學工程名詞》、《高分子化學命名規則》、《林學名詞》、《微生物學名詞》、《計算機科學技術名詞》、《植物學名詞》、《材料科學技術名詞》。
2.14 參考文獻
標引參考文獻,以國內外權威出版機構公開出版的代表性文獻為主。作者需對照原文一一核實。請勿引用未公開發表的研究內容以及作者未曾讀過原文的文獻。格式按GB/T 7714 - 2015的規定,采用順序編碼制,即所引文獻應按文中出現的順序隨文標注,在正文引用處右上角用方括號標出文獻序號。
參考文獻大致可分為專著(含圖書、古籍、學位論文、論文集、匯編、標準、報告等)、專著中的析出文獻、連續出版物、連續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獻、專利文獻、電子資源等。
著錄參考文獻,原則上應當用信息資源本身的語種著錄。但是,為了閱讀方便,建議只引用西文、中文、俄文和日文的參考文獻。
① 專著 主要責任者. 題名: 其他題名信息[文獻類型標識/文獻載體標識],其他責任者. 版本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頁碼[引用日期]. 獲取和訪問路徑(針對電子資源). 數字對象唯一標識符(電子資源,從2019年第1期起執行).
例:
中國造紙學會. 中國造紙年鑒:2003[M/OL].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3 [2014-04-25].
FAN X, SOMMERS C H. Food irradiatio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nd ed. Ames, Iowa, Blackwell Publishing, 2013, 25-26[2014-06-26].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 doi/ 10.1002/9781 118422557.ch2/summary.
成海濤. 無縫鋼管缺陷與預防[M]. 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85-86.
CALMS R B. 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 [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65.
雷光春. 綜合濕地管理:綜合濕地管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 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
BABU B V, NAGAR A K, DEEP K, 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 Computing for Problem Solving, December 28-30, 2012 [C]. New Delhi: Springer, 2014.
② 專著中析出文獻 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 析出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文獻載體標識]. 析出文獻其他責任者,專著題名:其他題名信息. 版本項. 出版地,出版年:析出文獻的頁碼[引用日期]. 獲取和訪問路徑. 數字對象唯一標識符(從2019年第1期起執行).
例:
黃蘊慧. 國際礦物學研究的動向[M]//程裕琪. 世界地質科技發展動向. 北京:地質出版社,1982:38-39
BRUOUWER R, DEWIT C T. A simulation model of plant growth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root growth and its consequences [M]//WHITTINGTON W J. Root growth. London: Butterworth, 1969: 224-244.
③ 連續出版物 主要責任者. 題名:其他題名信息 [文獻類型標識/文獻載體標識]. 年,卷(期)-年,卷(期).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日期]. 獲取和訪問路徑. 數字對象唯一標識符(從2019年第1期起執行).
例:
中華醫學會湖北分會. 臨床內科雜志[J]. 1984,1(1)- 武漢:中華醫學會湖北分會,1984-
④ 連續出版物中析出文獻 作者.題名[J].期刊名,出版年,卷號(期號):起-止頁. 數字對象唯一標識符(DOI).
例:
鄭曉. 強關聯量子雜質體系的精確模擬[J]. 科學通報, 2018,63(33):3412-3418. DOI:10.1360/N972018-00895
KANAMORI H. Shaking without quaking [J]. Science, 1998, 279(5359): 2063-2064. DOI: 10.1126/science.279.5359.2063
⑤專利 專利申請者或所有者.專利題名:專利國別,專利號[P].公告日期或公開日期(年-月-日).;
例:
鄧一剛. 全智能節電源:中國,200610171314.3[P]. 2006-12-13.
TACHIBANA R, SHIMIZU S, KOBAYASHI S, et al. Electronic watermarking method and system: US 6915001 [P/OL], 2005-07-05 [2003-11-11]
⑤學位論文 主要責任者. 題名[D]. 出版地:授予學位單位名稱,出版年
例:
馬歡. 人類活動影響下海河流域典型區水循環變化分析[D]. 北京:清華大學,2011:27
⑥電子文獻 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志/載體類型標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如有出版者或出版地不清楚的請注[出版者不詳]或[出版地不詳]。
西文文獻中的中國漢族作者姓名用漢語拼音拼寫,姓在前全大寫,名字置于姓后,全寫,雙名中間加“-”,來自中國香港、澳門地區的作者,如果有習慣的西文拼法,按其習慣拼法拼寫;中國少數民族作者的姓名按照民族語讀音拼寫;外國人姓在前全大寫,名縮寫,置于姓后面,不加縮寫號,作者最多列3人,其余用“等”(et al)標注。法國人姓前冠詞le、la、les或前置詞de、du、de la、des,在著錄時應當放在姓前,如Jules LeGoff在著錄時應當寫成LeGOFF J。德國人或荷蘭人姓前詞頭、詞組或其縮寫詞von、van、zur, 在著錄時應寫在姓前, 如Paul von Hindenburg在著錄時應寫成Von HINDENBURG P, Hans zur Horst-Meyer應當著錄成Zur HORST-MEYER H。巴西人和葡萄牙人姓前字頭do、da、dos、das,在著錄時應寫在姓前。英、美、加拿大人姓名中,父子如F. W. Day, Jr(小)應當寫成DAY F W Jr. 有些國家或民族人名中無姓,則只著錄名,此時僅首字母大寫。如印尼Sukarno著錄為Sukarno。緬甸人名前的“吳”、“德欽”為尊稱,著錄時不能漏掉。如:Nu U.
正文中出現的外國人名也按上述原則書寫,即姓全寫,名縮寫。姓中的前綴需照寫。但是,姓只首字母大寫,而不能全大寫。
3 投稿約定
3.1 作者向本刊投稿,請首先按照本征稿啟事的要求備稿,然后登錄本刊投稿網站,并上傳文稿。請不要通過其他方式投稿,以免稿件丟失。請注明作者詳細通訊地址、郵政編碼及聯系電話。稿件處理結果請登錄本刊網站查詢。
3.2 對于擬發表的稿件,作者應根據審稿人和編輯部的意見對稿件進行修改,在指定時間內修回,同時提供電子文檔,交納版面費等。修改后的稿件統一由主編終審后再進行排版印刷(稿件一經發排,不得擅自修改或變更作者署名,也不得對文稿進行增刪)。來稿一經發表,即酌付稿酬,并贈送當期期刊2冊。
3.3 凡屬實驗研究報告的稿件,需提供作者所在單位推薦信,內容包括: 文章題名、作者姓名及其排序,無泄密情況,無一稿多投。
3.4 編輯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修飾,但實質性內容的修改須征得作者同意。
3.5 凡本刊發表的文章將有可能進入國內外相關數據庫并可在互聯網上被他人查詢或下載。其作者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次性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