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雜志是全國唯一一份專門研究長江流域各種資源的開發(fā)利用保護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以及社會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本刊立足長江流域,面向國內外,圍繞資源與生態(tài)環(huán)境重大問題,報道流域資源與生態(tài)
環(huán)境科學研究成果,介紹國內外江河流域開發(fā)整治和環(huán)境保護的最新成果。目前,刊物同時被“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CSCD)”、“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以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等收錄。熱忱歡迎廣大科研工作者踴躍向本刊投稿。
投稿請注意以下事項:
題名。簡明、具體、確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并有助選擇關鍵詞,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符、代號、結構式和公式,一般不超過20個字。
作者、工作單位、地址。按國家相關標準署名,有中、英文工作單位全稱、所在省市名及郵編.英文摘要中的郵編之后要加國名。中國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寫法:TAN Xue-ling(譚學玲),PENG Ding-zhi(彭定志)。
摘要。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不出現(xiàn)圖、表及冗長的數(shù)學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號、縮略語。包含要素:目的、方法、結果(包括主要數(shù)據(jù))和結論。英文摘要與中文對應,注意人稱、時態(tài)和語言習慣,以便準確表達內容。以第三人稱撰寫,中(英)文摘要不少于300字(單詞)。
關鍵詞。3~8個,中英文關鍵詞對應。
正文。論文按引言(不單列標題,闡述開展本工作的目的、理論基礎和與本題有關的國內外進展情況及本工作的
創(chuàng)新及特色)、方法、結果、討論與結論的格式書寫;文章標題層次為:一級標題1,二級標題1.1,三級標題1.1.1;與本題目無關及無實驗依據(jù)的論述與結論、常規(guī)的數(shù)理公式及化學方程式不應包括;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同一單位在全文中寫法一致,使用單位的國際符號表達量值。
表。有表序、中文表題、英文表題;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及單位的國際符號;只附最必要的表,置于文中提出的段落處,字體六宋。
圖。有圖序、中文圖題、英文圖題;圖要簡略清晰,提供最必要的信息,字體六宋;坐標圖內容齊全、線條均勻;照相圖應提供原照片,圖像清晰、反差適中,分辨率不低于600dpi;電子顯微鏡照片應標明放大倍數(shù);只附最必要的圖,置于文中提出的段落處;涉及中國地圖時,請務必標注清楚南海諸島、釣魚島等。
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職稱,學位,研究方向.E-mail:
參考文獻。只著錄最必要、公開出版的文獻,未公開發(fā)表的文獻(包括網(wǎng)絡鏈接性非正式出版的文獻)在當頁腳注。文獻在正文相應位置標注,采用順序編碼制編排項目與格式如下所示:
a.專著、學位論文、報告:[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版次(第1版不寫).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文獻類型標識:專著為M,學位論文為D,報告為R。
b.期刊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多責任者至少列出前3名).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c.論文集中析出的文獻:[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C]//原文獻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d.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題名:其他題名信息[文獻類型標志/文獻載體標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e.各種未定義類型的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來稿文責自負,切勿一稿多投。編輯部對來稿可
作文字上和編輯技術上的修改和刪節(jié)。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編輯部主頁:
http://yangtzebasin.whlib.ac.cn
電話:027-87198181
E-mail:bjb@mail.whlib.ac.cn
通訊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小洪山西區(qū)25號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43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