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科學》是中國環境科學
學會主辦的學報級綜合性學術刊物.本刊的任務是緊密圍繞我國重大的環境問題開展
學術研究與討論,包括環境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環境戰略思想、環境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區域性環境污染綜合整治等.本刊歡迎全國各地、各部門環境科學工作者、大專院校從事環境科學領域研究的
教師、學生和科技人員踴躍投稿.
題名 簡明、具體、確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編制題錄、索引和檢索的有關原則并有助選擇關鍵詞,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符、代號、結構式和公式.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字(超過20個字的中文題名,需擬一個20個字以內的簡短題名供書眉刊用;必要時可加副題名),相應的英文題名不超過10個實詞.
作者、工作單位、地址 按國家相關標準署名,有中、英文工作單位全稱、所在省市名及郵編.英文摘要中的郵編之后要加國名.中國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寫法:ZHANG Ying(張 穎),WANG Xi-lian(王錫聯),ZHUGE Hua(諸葛華).
摘要 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不出現圖、表,冗長的數學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號、縮略語.包含要素: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其他.字數:100~300字.
關鍵詞 3~5個(最多不超過8個),中英文關鍵詞一一對應.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中圖分類號和文章編號由編輯部給定.文獻標識碼本刊分A、B、C三種,請按要求標出:A—理論與應用研究學術論文(包括綜述報告);B—實用性技術成果報告(科技)、理論學習與社會
實踐總結(社科);C—業務指導與技術管理性文章(包括特約評論).
正文 論文按引言(不單列標題;用200~300字闡述開展本工作的目的,理論基礎和與本題有關的國內外進展情況及本工作的
創新及特色,但無需對主題開展全面回顧,也不要述及研究的數據和結論)、方法、結果、討論與結論的格式書寫;研究報告、成果報道需加蓋單位公章;文章標題層次為:一級標題1,二級標題1.1,三級標題1.1.1;與本題目無關及無實驗依據的論述與結論、常規的數理公式及化學方程式不應包括;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同一單位在全文中寫法一致,使用單位的國際符號表達量值;用鉛筆標出公式中符號的文種,并寫清字母、符號的大、小寫,正、斜體;注出上、下角的字母、數碼和符號.
表 有表序、中文表題、英文表題;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及單位的國際符號;只附最必要的表,置于文中提出的段落處.
圖 提供計算機繪制、激光輸出圖,最好用Excel作圖.雙欄圖的橫坐標約為3.5~100px,縱坐標約為2.2~62.5px;有圖序、中文圖題,英文圖題;橫、縱坐標要有說明文字及單位的國際符號;照片要黑白清晰、層次分明;只附最必要的圖,置于文中提出的段落處.
參考文獻 按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編文獻序號,在引用處的右上角用方括弧[ ]標出;列出主要參考文獻.格式:a.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任選).b.期刊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 [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c.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 [A].原文獻題名 [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d.報紙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 [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e.國際、國家標準:[序號]標準編號,標準名稱 [S].f.專利:[序號]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 [P].專利國別:專利號,出版日期.g.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h.各種未定義類型的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作者簡介 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研究方向,承擔過主要項目名稱(獲獎情況),發表論文總數.
致謝 只對協作者和提供材料的相關人員表示謝意.
其他 版面費標準: 400元/頁.提前發表的論文的版面費另議.論文在《中國環境科學》首次發表后,除一次性支付稿酬并贈送當期刊物2本以外,以其他形式出版該論文時不再需要支付稿酬和使用費。投稿視為論文作者同意將論文的翻譯權、匯編權、發行權及其印刷版和電子版的復制權、網絡傳播權轉讓給《中國環境科學》,適用于世界各地。
投稿方式 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