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來稿要求立論正確,論據充足,
數據可靠,條理清楚,文字簡練,用語規范,行文流暢,版面整潔,插圖清晰。
2.文稿字數:學術論文一般不超過5 000字(包括圖、表,下同),專題綜述不超過6 000字。
(1)文稿順序:題名(一般不超過20字),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和郵編,中文摘要(100~300字),關鍵詞(3-5個),英文題名,英文作者姓名(姓前名后),英文作者單位和郵編,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志碼,正文,參考文獻,作者簡介(包括出生年月、性別、學歷、職稱、主要研究方向、聯系電話及電子郵件地址)。
(2)摘要應盡量寫成報道性的,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4部分(一般100~300字)。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采用第三人稱寫法,不以“本文”“筆者”等做主語。中、英文摘要應文意一致。
(3)文中首次出現的簡稱(縮略語)應先寫出中英文全稱后方能直接使用。
3.標題:1級標題用1、2等,2級標題用1.1、1.2等,3級標題用1.1.1、1.1.2等,依次類推。
4.插圖:不宜太多,只選主要者,大小需適中,若為手繪圖,請按規范精確繪制;若為照片,需色彩對比分明、層次清晰。文中插圖下方寫明圖號(按圖1、圖2等順序)和圖題。
5.表格:表序(按表1、表2等順序)和表題居中放在表的上方,表號、表題對應正確。表中重復出現的文字不可用“同前”“同左”等表示,必須全部重復寫出。
6.注釋在文稿首頁地頭處注明交稿日期,如屬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請務必寫明,并附相關復印件。正文內的注釋用上角[注1]、[注2]等標注,并將注釋內容寫在當頁地頭處。
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參考文獻是文中直接引用的公開出版物,一般要求10篇以上,其中6篇必須是近5年的文獻。
(1)參考文獻在正文中的標注方法。
①按正文中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
②同一處引用多篇文獻時,將各篇文獻的序號在方括號中全部列出,各序號間用“,”;如遇連續序號,標注起訖號“一”。
③同一文獻在論著中被引用多次,只編一個號,引文頁碼放在“[ ]”外,文獻表中不再重復著錄頁碼。
④文獻作者3名以內全部列出,4名及以上則列3名,后加“,等”或“,et al”,外文作者姓前名后,中間空格,姓均大寫,名用縮寫,不加縮寫點。
(2)幾種主要文獻的著錄格式。
①專著[序號]作者.題名:其它題名信息[M].其它責任者.版本(第1版免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頁碼,
②期刊:[序號]作者,題名:其它題名信息[J].刊名,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頁碼.
③論文集[序號]作者.題名[C]//論文集主要責任者.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④學位論文:[序號]作者.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
⑤專利文獻:[序號]專利申請者,專利名稱:專利號[P].公告日期.
⑥科學技術報告:[序號]作者。題名:編號[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⑦電子文獻:[序號]作者.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志].(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⑧報紙文章:[序號]作者.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⑨標準:[序號]標準名稱:標準號[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