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廣播電視
大學學報》為江西省教育廳主管、江西廣播電視大學主辦的學術期刊。主要欄目包括:學習型社會研究(含終身教育、開放大學建設、社區教育、繼續教育等研究)、職業教育研究、經濟·管理研究、文史研究、法學研究、政治·社會研究、新聞·傳播研究、教育教學研究等。為適應學術期刊
文獻信息傳播現代化的需要,根據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中國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編排規范(修訂版)》要求,以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試行)》要求,本刊版式進行相應規范,對作者來稿作如下要求:
一、文章選題及稿件內容
為適應學習型社會要求,本刊以突出學習型社會建設、終身教育、開放大學建設、社區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教育為特色,兼顧學科和教育教學研究的原則選題。文章要求未發表過且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理論和應用意義。稿件必須觀點明確、結構嚴謹、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準確、文字精練、格式規范。
二、稿件規范及格式
1.標題(小1號宋體)20字以內為宜(必要時可加副標題);不用“淺論(談)”“淺析(論)”“略述(敘)”等表示謙虛的詞語。
2.作者姓名(小4號楷體)居中置于標題下方(如有兩個作者,分屬不同單位,兩作者姓名之間用逗號隔開且在姓名右上角分別用上標標注1和2)。
3.作者工作單位(小5號宋體)包括:單位全稱及所在部門、所在城市及郵編(加圓括號置于作者署名下方)。(兩個作者分別介紹,中間用分號隔開)
4.摘要(小5號楷體)應高度概括論文的中心思想,有實質性的主要內容,避免對文章的空洞評說。摘要對文章不加評論和注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信息的完整的100——300字的短文,可以獨立成篇。主要體現四方面內容:研究目的是什么、研究方法是什么、直接結果是什么、演繹結論是什么。要用第三人稱做純客觀性報道,杜絕使用第一人稱(如“本人”“本文”“筆者”等)作主觀陳述。
5.關鍵詞(小5號楷體)是為了便于做文獻索引和對文獻進行檢索而選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題內容、概括和代表文章的研究領域和研究范疇的詞或詞組,應選用《漢語主題詞表》中的規范性的含有敘述性意義的名詞,應能準確反映論文的主題概念,數量不少于3個,以5-8個為宜,關鍵詞之間用分號分隔。
6.作者簡介(小5號楷體)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別、籍貫、工作單位全稱及所在部門、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7.文章中標題處理:本刊要求正文中必須有使讀者通過瀏覽就對文章層次和內容感到很明確的小標題,標題由大到小序號依次為:一、二、三、......; (一)、(二)、 (三)......;1、2、3;......;(1)、(2)、(3)......;1)、2)、3)......。
8.注釋和參考文獻:按其在文章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注釋在用帶圈的阿拉伯數字標明,在正文中引用處頁腳標注(腳注),不同頁的注釋不連續編號。參考文獻用帶方括號的阿拉伯數字標明,并接著錄規范格式統一標注于文末(尾注),連續編號且來自于同一個參考文獻用同一個編號。
各種參考文獻類型的標識如下:專著為[M],論文集為[C],報紙文章為[N],期刊文章為[J],學位論文為[D],研究報告為[R],網上電子文獻為[EB/OL],未定型文獻為[Z]。示例如下:
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研究報告——[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標題[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頁碼.
期刊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 (期):起止頁碼.
報紙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學位論文-------[序號]作者.文獻題名[D].保存地:保存單位,年份.
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EB/OL](更新或修改時間)[引用時間].獲取和訪問路徑.
9.獲得基金資助的論文請注明項目來源、級別、名稱及項目編號。
三、聯絡方式
來搞請在文未詳細署明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及工作單位、研究方向、聯系人的詳細通訊地址、郵政編碼、電子信箱和聯系電話等。
四、稿件投遞
來稿無論刊用與否恕不退稿,請勿—稿多投。作者文責自負。作者如在3個月內仍未收到用稿通知,則可自行處理所發來的稿件。來稿應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和學術規范、學術道德。作者文章不代表本刊觀點。因一稿多投和其它任何侵權行為造成的一切責任由作者承擔,本刊不負任何連帶責任。
另外,作者將稿件交本刊登載即將其信息網絡傳播權一并授予本刊編輯部,編輯部有權對稿件進行技術性、文字性修改,并用于“《中國學術期刊》 (光盤版)” “萬方數據” “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CEPS中文電子期刊服務數據庫”等的網絡出版.
本刊以“傳播遠程教育理論,服務學習型杜會”為辦刊宗旨,不收版面
五、來稿一經發表,即贈送作者樣刊兩份。
六、請作者自留底稿,本刊不予退稿。
七、來稿者即自動與本刊約定上述原則。本刊與作者另有約定的除外。
八、聯系我們:
來稿請寄:330046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86號 《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編輯部
編輯部郵箱JXDDXB@163(別的網上在線投稿及電郵均非編輯部所用,請勿投別的郵箱)。
《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欄目更名啟事
【2017年01期信息】
為進一步加強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特色欄目的建設,豐富欄目
學術研究的內涵與外延,提高稿件的學術影響力,學報自2017 年第1期起,將“開放大學建設研究”更名為“學習型社會研究”。更名后的“學習型社會研究”欄目,將以學習型社會建設研究為重點,主要關注開放大學建設、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社區教育、學習型社會的體制機制、學習制度、教育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對適宜在該欄目刊用的稿件給予優先發表權。本刊對被
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收錄的文章,給予一定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