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工程》(雙月刊)雜志創刊于1977年,是經中宣部審核、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由中國鑄造協會主管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鑄造專業科技期刊;其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 10-1635/TG,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1673-3320。
《鑄造工程》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
數據庫期刊、中國學術期刊評價數據庫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文收錄期刊、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CNKI)源期刊。秉承“服務企業轉型升級、助力員工學習成長”的理念,關注鑄造科研新成果,著重報道鑄造全產業鏈上的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等技術信息,兼顧報道企業管理新思路、新方法和國家相關產業政策、行業動態等資訊。
《鑄造工程》以鑄造及相關行業各級管理人員、專家學者、技術人員和相關科研教學機構師生為主要讀者對象,設有“
材料研究與應用” “工藝試驗與應用”“原輔材料實驗”“設備工具應用”“清理修補技術”“檢驗檢測技術”“壓鑄技術”“數字智能技術”“藝術鑄造”“管理經緯”“標準化論壇”等欄目,熱誠歡迎廣大專家、學者、技術與管理人員積極投稿(本刊不收取論文發表費;稿件一經錄用,將按國家文字稿酬標準發放相應稿費)。來稿要求如下:
(1)將未在任何公開發行的報刊雜志上刊登過的word版稿件發送至電子郵箱:zzgc@foundry.com.cn,文中圖片可以以單獨電子文檔提供(文檔格式:.dxf,.dwg,.eps 等矢量圖格式);
(2)來稿時應注明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籍貫、畢業學術及專業、職稱、職務、目前主要從事工作方向和有效聯系電話、電子郵箱、通信地址、郵編等信息,以便聯系修改、錄用稿件和出刊后寄送樣刊等;
(3)來稿應是作者獨立取得的原創性、學術研究成果,不侵犯任何著作權和版權,不損害第三方的其他權利;
(4)所有來稿必須通過檢測,文字復制比必須低于用稿標準,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參考文獻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單位應無誤;
(5)來稿須主題明確、材料真實、結構嚴謹、數據準確、文字簡明準確,并符合創新性、科學性、實用性原則。
(6)來稿格式規范:
☆標題:標題應鮮明,一般不超過20個字,不使用外文縮寫詞。
☆作者姓名及單位信息:要有準確的作者單位名稱、省份、
城市及郵編。
示例:李四(南京
大學 經濟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3)
☆摘要(中文):摘要須用第三人稱寫法,文字量控制在300字左右,重點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結果和結論尤為重要。
☆關鍵詞:要求不少于3個,不超過5個。
☆正文:一般的4000~6000字較合適,不得少于2000字。
☆參考文獻: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示例:
[參考文獻]
[1]滕大春.美國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陳桂生.教育學的迷惘與迷惘的教育學[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1989(3).
[3]陶仁驥.密碼學與數學[J].自然雜志,1984,7(7):527.
[4](美)約翰·杜威.民主主義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
[5]潘懋元.開展高等教育理論的研究[N].光明日報,1978-12-07.
☆作者簡介及聯系方式:作者簡介一般不超過100字,聯系方式請寫明詳細的通信地址、郵編、常用電話及電子郵箱。
(6)來稿應正確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及符號,對文中首次出現的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要在括號中注明全稱,對外文字母、數學符號要區分其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標。
(7)插圖要有圖序和簡潔的圖題,并將圖序、圖題、圖注等標在相應圖框下方。
(8)國家、省部級重大科研攻關項目及基金資助項目,要注明項目名稱及項目編號。
(9)請勿一稿多投,不論采用與否,恕不退稿。
《鑄造工程》雜志編輯部聯系方式:
地址:(100044)北京市海淀區首體南路2號機械科學研究總院14層1435室
電話:010-68418899-666;傳真:010-68458356
收稿郵箱:zzgc@foundr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