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年11月07日
一、論文題名
1. 題名力求簡明、確切,概括文章的要旨,應是能反映論文中特定內容的恰當而簡明詞匯的邏輯組合。
2. 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英文題名一般不超過10個實詞;必要時可加副題名;中英文副標題前統一用破折號;不建議采用抒情意味濃郁的主標題和副標題。
3. 避免出現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如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符和公式,以便于讀者檢索、轉抄和引用。
4. 避免侵犯其他合法組織的權益。
二、署名及作者信息
1. 署名應只限于選定研究方案、直接參與全部或部分研究工作和撰寫論文并對該論文有答辯能力的人員,按貢獻大小排列,最多署5位作者姓名。一般情況不應隨意變更署名順序或增減作者人數。若署名發生糾紛而必須變動時,應提交第一作者簽名的書面說明,否則以第一次投稿署名為準。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由第一作者負責。
2. 英文署名中,作者姓名的中文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的字母全部大寫,名的第1個字母大寫,雙名者中間無連字號。
3. 來稿正文請務必刪除所有作者信息以備盲審,所有與作者相關的信息請在投稿系統的作者信息欄中逐一填寫,包括姓名、工作單位(工作單位要求規范、統一、穩定,寫出一、二級單位)、職稱、最后學位(或在讀學歷),詳細通訊地址、郵政編碼、電子信箱、聯系電話等,在校學生需注明專業。
4. 非中國國籍作者請提供:作者中文譯名、作者英文名及國籍。
三、摘要
摘要是對論文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不應加入個人的主觀見解、注釋和評論。內容應包括:研究目的(簡短說明要解決什么問題,如果題目已有所反映可以省略),研究方法和過程(對象、條件、原理、步驟等),研究結果和結論(創新點),摘要建議篇幅為300~500字。具體要求:
1.摘要要著重反映新內容和作者特別強調的觀點,要排除在本學科領域已經成為常識的內容,不得簡單重復題名中已經有的信息,一般不分段落。
2.要用第三人稱寫法,語言簡練,去掉廢話、套話,不要出現如下句子:“本文…”“我們…”“作者…”“首次發現…”“達到…水平”“填補…空白”“對…進行改進”“ …未曾報道”等不必要的修飾詞。
4.取消或減少背景信息,盡量用簡短、詞義清楚并為人所熟知的詞;慎用行話和俗語;不采用文字性描述手法。
5.論文確定錄用后,需要提供800詞左右的英文摘要(含標點),不需要與中文摘要內容完全相對應。語言表達應符合英文邏輯與習慣。
四、關鍵詞
1. 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和術語。每篇論文選取3~5個關鍵詞;詞與詞之間用分號隔開;英文關鍵詞每一個單詞首字母大寫;中英文關鍵詞一一對應;中文關鍵詞盡量不用英文或西文符號。
2. 中文關鍵詞選詞要規范,盡量參照各種詞表和工具書選。晃幢辉~表收錄的新學科、新技術中的重要術語也可作為關鍵詞標出。
五、中圖分類號
中圖分類號采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五版)進行分類。一般每篇文章標識一個分類號,涉及多個學科的論文可標識幾個分類號,其中主分類號排在首位。
六、正文
1. 正文篇幅一般在8 000字以內,包括簡短引言、論述分析、結果和結論等內容。應保證論證過程步驟的完整性,不能寫得像簡報。文中出現的外文縮寫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現一律應標有中文翻譯與外文全稱,如羅納德·科斯(Ronald Coase),興趣點(point of interest,POI)。文中圖、表應有自明性,隨文出現。
2. 正文章節編號采用三級標題頂格排序。一級標題形如1. 2. 3. …排序;二級標題形如1.1,1.2,1.3,…排序;三級標題形如1.1.1,1.1.2,1.1.3,…排序;引言前標0,不排序。
七、圖表
1. 圖片格式為jpg,圖片名稱為圖1,圖2,圖3……在文章相關位置用(圖1)(圖2)……標明該圖片所在位置。照片應提供原始照片。圖片分辨率不低于350dpi,且放大至A4時仍清晰無鋸齒,需將文中所有圖表打包上傳至投稿系統的附件選項框中以供編輯加工使用。
2. 文后附上所有圖片的“圖表來源”,即圖片是由作者自己拍攝、繪制或是從某人、某文章、某書籍雜志、某網址獲得;除圖片來自某工程文本時可直接提供相應的設計院/事務所以及工程文本的名稱外,圖片若來自于書籍、雜志期刊、網絡等,其格式和參考文獻相同。
3. 文后需另附中英文“圖表說明”,例如:
圖1:龔灘古鎮總平面
Fig. 1: xxx
……
表 1:……統計表
Tab. 1: xxx
……
4. 圖片內文字應盡量精簡,如果能夠在圖題中說清楚,就不要再在圖片中重復說明;圖中出現的物理量名稱和符號須與正文一致并在正文中有相關說明和解釋;圖片中的文字必須為宋體,圖中出現的外文均應改用中文表達,并與文中的說明文字一致。
5. 表格應采用三線表,標明序號和標題;線條圖要求圖面清潔、線條清晰、粗細均勻、比例得當。
八、數字
1. 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采用阿拉伯數字,如“20世紀60年代”;物理數量和單位必須采用最新國家標準和規定,如:800 m2、38~39 ℃、公頃為hm2等;計數單位前的數字一般也用阿拉伯數字。數字與單位之間應空一格,數字每三位之間空一格。
2. 固定詞語中作語素的數字;非公歷紀年等要使用漢字,例如: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
3. 相鄰兩個數字并列連用表示概數,必須使用漢字,兩個漢字之間不得用頓號隔開;帶“幾”字的數字表示約數,必須使用漢字;用“多”“余”“左右”“上下”“約”等表示約數,一般用漢字。如:“二三米”“ 七八十種”“ 幾千年”等。
九、參考文獻
◇基本要求
1. 參考文獻擇主要的列入,應限于作者直接
閱讀過的文章,且以引用近期發表的論著為主,未公開發表的不宜引用(必要時可在文中加注說明),已肯定將被公開刊物采用者可注明“待發表”。無特殊需要時不必羅列一般知識性內容或陳舊史料。參考文獻數量建議不少于20個。
2. 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按文獻在正文中第一次被引用的先后次序來編號,附于文末,并在文中引用處右上角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注明,避免跳號、空號和重號。
3. 對于個人著者(作者),在參考文獻中,用各種文種書寫的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國人名,姓全大寫,名僅保留首字母(大寫),不加縮寫點。多個作者之間用逗號分開。
4. 作者不超過 3 人的姓名均應寫全,超過 3人的,先寫全前三人的姓名,余者寫“,等”或“, et al”。作者不明,可省略此項。書籍不必加書名號;對于無出版地的,要注明[出版地不詳]或者[S.l.];無出版者的時候可著錄為[出版者不詳]或者[s.n.] ;書刊名稱不應加書名號,西文書刊也不必用斜體。
5. 所有非西文的參考文獻必須提供英文翻譯(中英對照)。
6. 版本。第1版不著錄,其他版本說明需著錄。
7. 所有列出的參考文獻必須在正文中相應位置標出,標不出引用之處的文獻不得列入參考文獻之中。外文參考文獻的出版地、出版商和出版年務必按順序一一標出。只有閱讀型文獻不須著錄引文頁碼,其它情況如直接引用了專著中的一段完整的文字,或將專著中幾頁的內容概括成幾句話引用,則需標注引文頁碼。期刊與論文集的起止頁碼必須標出。
8. 文獻書寫格式參照GB 3469-1983《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和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標注。
◇文獻類型
表B.1 文獻類型和標志代碼
文獻類型 標志代碼
普通圖書M
會議錄C
匯編G
報紙N
期刊J
學位論文D
報告R
標準S
專利P
計算機程序CP
電子公告EB
表B.2 電子文獻載體和標志代碼
載體類型 標志代碼
磁帶(magnetic tape)MT
磁盤(disk)DK
光盤(CD-ROW)CD
聯機網絡(online)OL
◇參考文獻著錄格式
專 著
[序號]作者名. 書名[M]. 版本(第1版不標注).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頁碼.
[序號]作者名. 書名[M]. 譯者. 版本.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頁碼.
期 刊
[序號]作者名. 題名[J]. 刊名, 年, 卷(期): 起止頁碼.
論文集
[序號]作者名. 題名[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頁碼.
專著中析出的文獻
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 析出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志]. 析出文獻其他責任者//專著主要責任者. 專著題名: 其他題名信息. 版本項.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析出文獻的頁碼[引用日期]. 獲取和訪問路徑。
[序號]作者名. 題名[M]//主編. 專著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頁碼.
[序號]作者名. 題名[C]//主編. 論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頁碼.
學位論文
[序號]作者. 題名[D]. 保存地點: 保存單位, 年份: 起止頁碼.
專利
專利申請者或所有者. 專利題名: 專利國別, 專利號[文獻類型標志]. 公告日期或公開日期[引用日期] . 獲取和訪問路徑.
[序號]專利所有者. 題名: 專利國名,專利號[P]. 公告日期或公開日期.
科技報告
[序號]作者. 題名[R].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頁碼.
報 紙
[序號]作者. 題名[N]. 報紙名, 出版日期(版次).
技術國際、國家標準
[序號]作者. 標準編號 標準名稱[S].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電子文獻
[序號]作者. 題名[文獻類型標志/文獻載體標志].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更新或修改
日期)[引用日期]. 獲取和訪問路徑.
關于其他:
1.物理量一律使用法定計量單位符號,請參照《中國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使用;
2.“致謝”部分放到正文之后參考文獻之前,擇主要者列入;
3.請您推薦與您投稿研究內容相關的專家若干名,并注明專家學歷、職稱、工作單位及詳細通訊地址、郵編,豐富《西部人居環境學刊》審稿專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