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投稿格式
論文格式依次是:題目、英文標題、作者和作者單位(中英文)、摘要、英文摘要、關鍵詞、英文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文獻標志碼、引言、正文、結論、參考文獻、作者簡介及聯系方式。 論文全文不少于5000字。
如論文是國家自然基金項目資助項目/省市級以上基金論文/國家重點基礎研究
發展計劃(如937)等,請來稿時在論文左下角標注并提供基金號,并提供英文的基金項目名稱。
①題目
用最簡潔、恰當的詞語構成的邏輯組合來反映論文的特定內容,不超過 20 個字。
②英文題目
能正確反映論文內容的前提下,題名越簡潔越好,一般不超過 14 個詞。題名不用陳述句,最好用短語形式(常見的由 1 個或幾個名詞加上前置或后置定語構成),冠詞可用可不用時均不用。第一個詞不能出現冠詞 A 、 An 、 The 和連詞 and 。
③作者和作者單位(包括英譯)
姓名的英譯要姓在前,名在后,雙名連寫,姓和名的首字母大寫。
單位名稱寫全,單位著錄到第二級單位,單位名稱的英文由小到大,附地址和郵編,不要縮寫,要采用本單位規定的統一譯名。
④ 摘要 200 ~ 300 字
本刊接受信息類摘要,摘要包括學科范圍、研究方法、結果和結論。摘要以提供內容梗概為目的,無評論,不補充,不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內容。
摘要注意事項:
1. 排除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不要把引文內容寫進摘要
2. 不得簡單重復題名中的已有的信息
3. 用第三人稱。建議采用 “ 對 …… 進行了研究 ” 等記述方法,不要使用 “ 本文 ” 、 “ 作者 ” 、 “ 我們 ” 等作為陳述的主語。
4. 不出現數學公式、圖、表等
5. 使用規范化名詞術語。
⑤ 英文摘要 150 個詞左右
時態的運用以簡練為佳,常用一般現在時或一般過去時,少用現在完成時和過去完成時,進行時態和其他復合時態基本不用。采用過去時態敘述作者的工作,現在時態敘述作者的結論。開頭傾向于更簡潔的被動語態或原形動詞開頭。
行文時最好不用第一人稱,盡量用短句并避免句型單調,簡化一些措辭和重復的單元,如:不用“ at a temperature of 250 ℃ to 350 ℃”,而用“ at 250 ℃ ~300 ℃”。盡量用簡短、詞義清楚并為人熟知的詞。不用 It ’ s reported that ……,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discuss ……等多余的措詞。
盡量用簡單句和主動語態,動詞盡量靠近主語,注意冠詞用法,不要誤用、濫用或隨便省略冠詞;單復數應使用恰當;避免用阿拉伯數字作句首;能用名詞作定語的不要用動名詞作定語,能用形容詞作定語的不要用名詞做定語;可直接用名詞或名詞短語作定語的,少用 of 句型;可用動詞的情況下,盡量避免用動詞的名詞形式;避免用一長串形容詞或名詞來修飾名詞,可以將這些詞分成幾個前置短語,用連字符連接名詞組作為單位形容詞。
⑥ 關鍵詞(中、英文)
反映文章內容特征,使用通用性較強的詞,不要選用范圍太大的詞。作者發表論文不標注關鍵詞,讀者就檢索不到,文獻
數據庫就不會收錄此文章。
⑦ 引言 300-500 字
簡明介紹論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以及相關領域內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現狀,說明目前研究的熱點、存在的問題及作者工作的意義,引出本文主題給讀者以引導,以說明本文選題的意義和
創新點。
引言也可點明本文的理論依據、實驗基礎和研究方法、簡單闡述其研究內容,但引言不要等同于摘要,或成為摘要的注釋,也要避免與結論雷同。
引言中不應詳述同行熟知,包括教科書已有的基本理論、實驗方法和方程的推導,確有必要時,以參考引文的形式標出即可。很專業的術語或縮寫,先在引言中定義說明。
⑧正文
作者研究成果的學術性、創新性、實用性集中體現在正文中。
正文應包括研究的對象、方法、結果和討論。實驗與觀察、數據處理與分析、實驗研究結果的得出是正文的主要部分,應該給予重點詳細論述。用5號宋體排版。
⑨結論
結論中不可以出現圖表, 不重復各小結內容, 結論除了包括研究試驗所得到的結論、在理論上與實用上的意義與價值外還 應以正文中的實驗或考察得到的現象、數據的闡述分析為依據, 闡述 以下內容:
1. 對研究對象考察或實驗得到的結果所揭示的原理及普遍性
2. 研究中有無發現例外,或本論文尚難解釋和解決的問題
3. 與先前已發表過的研究工作的異同
4. 本論文在理論和應用的意義和價值
5. 進一步深入研究本課題的建議
⑩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必須是已經正式出版的文章,數目至少 13 個,且最少有 5 篇《風機技術》近兩年雜志。
正文中引用參考文獻的地方要按參考文獻順序明確標注。 按照GB/T 7714-2005 標準執行。
作者名小于等于3個,放全部作者;作者名字大于3個,放3個作者,并在逗號后加“等,”文獻格式請參考以下文獻,注意標點符號的用法和作者、篇名、出版社、期刊名等的順序。
參考格式:
[1] 高魯山,鄭進寶,陳浩元,等.論科技期刊的參考文獻[J]. 編輯學報,1992,4(3):166-170.
[2] 譚丙煜. 怎樣撰寫科學論文 [M]. 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2:63.
[3] 余敏. 出版集團研究 [M]. 北京 : 中國書籍出版社,2001:179-193.
[4] 昂溫G,昂溫PS. 外國出版史 [ M] . 陳生錚,譯 .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1988 .
[5] 全國文獻工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七分委員會. GB/T 5795-1986中國標準書號 [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1986.
[6] 辛希孟.
信息技術與信息服務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A集 [C].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7] 姜錫洲. 一種溫熱外敷藥制備方案: 中國, 88105607, 3[P].1989-07-26.
電子文獻格式:
主要責任者.題名: 其他題名信息[文獻類型標志/文獻載體標志].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更新修改日期)[引用日期]. 獲取和訪問路徑 .
M——專著, C——論文集, N——報紙文章, J——期刊文章, D——學位論文, R——報告, S——標準, P——專利;對于不屬于上述的文獻類型,采用字母 “Z” 標識。
⑾作者信息
提供全部作者有關信息,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職務、學位、研究領域、E-mail、手機、地址、郵編等。